在手术当天,患者为避免输血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在麻醉前或麻醉后,通过一路动脉或静脉采取一定量的自体血。同时,通过另一路静脉快速补充相应量的晶体和(或)胶体液。

该种输血方式称为

A:预存自体血回输 B:急性血液稀释回输 C:成分输血 D:血液回收 E:同步自身血回输

女性,50岁,车祸后4小时,全身多处骨折,查体:血压80/60mmHg,脉搏125次/分,呼吸30次/分,经补液输血后,病人血压,中心静脉压均不升高

可能的原因是

A:补液过多 B:补液不足 C:急性肾衰 D:心力衰竭 E:升压药无效

女性,50岁,车祸后4小时,全身多处骨折,查体:血压80/60mmHg,脉搏125次/分,呼吸30次/分,经补液输血后,病人血压,中心静脉压均不升高

进一步治疗应

A:加大缩血管药剂量 B:强心 C:利尿 D:扩血管 E:继续快速补液

患者,女,48岁。大出血休克,体温35℃以下,BP75/45mmHg,P110次/分。遵医嘱输血,补液。

该患者目前体温过低,护士作出的最佳处理是

A:应用烤灯 B:给予补液 C:给予输血 D:热水擦浴 E:用热水袋保暖

某男性患者,57岁,因车祸急诊入院。患者诊断:右侧两根肋骨骨折、右股骨粉碎性骨折,软组织撕裂伤、失血性休克。既往无输血史。经补液、输血治疗,无任何输血不良反应发生,血压上升至100/70mmHg,急诊手术治疗。术中实习护士给予加温的血液2U,输血后约50分钟,发现患者的尿液呈浓茶色,血压下降。立即停止输血。

经调查实习护士加温血液时未监测水温,水温过高引起红细胞溶血。那么加温血液的水温应是

A:20~22℃ B:32~35℃ C:35~38℃ D:38~42℃ E:42~56℃

某男性患者,57岁,因车祸急诊入院。患者诊断:右侧两根肋骨骨折、右股骨粉碎性骨折,软组织撕裂伤、失血性休克。既往无输血史。经补液、输血治疗,无任何输血不良反应发生,血压上升至100/70mmHg,急诊手术治疗。术中实习护士给予加温的血液2U,输血后约50分钟,发现患者的尿液呈浓茶色,血压下降。立即停止输血。

加温后的血液温度应是

A:22℃ B:32℃ C:36℃ D:38℃ E:40℃

某男性患者,56岁。因车祸急诊入院。患者诊断:右侧两根肋骨骨折、右股骨粉碎性骨折,软组织撕裂伤、失血性休克。既往无输血史。经补液、输血治疗,无任何输血不良反应发生,血压上升至100/70mmHg,急诊手术治疗。术中实习护士给予加温的血液2U,输血后约50分钟,发现患者的尿液呈浓茶色,血压下降。立即停止输血。

经调查实习护士加温血液时未监测水温,水温过高引起红细胞溶血。那么加温血液的水温应是

A:20~22℃ B:32~35℃ C:35~38℃ D:38~42℃ E:42~56℃

某男性患者,56岁。因车祸急诊入院。患者诊断:右侧两根肋骨骨折、右股骨粉碎性骨折,软组织撕裂伤、失血性休克。既往无输血史。经补液、输血治疗,无任何输血不良反应发生,血压上升至100/70mmHg,急诊手术治疗。术中实习护士给予加温的血液2U,输血后约50分钟,发现患者的尿液呈浓茶色,血压下降。立即停止输血。

加温后的血液温度应是

A:22℃ B:32℃ C:36℃ D:38℃ E:40℃

某女性患者,57岁,门脉__症,拟行脾切除及门脉断流术。病人一般状态差,多次呕血,血压100/60mmHg,脉搏100次/分。Hb70g/L,Hct30%,K5.5mmol/L,肝功能下降,有明显的出血倾向。

术中输血补液措施最佳的是

A:限制晶体输液量,以胶体液为主 B:术中大量输入白蛋白 C:术中全部输全血 D:脾切除后,输新鲜血液或红细胞、新鲜冻干血浆 E:手术开始即输入新鲜血液

婴幼儿心脏术后输血补液的原则有()

A:失多少血补多少血 B:术后第一个24小时,1~10千克的小儿补液50毫升/千克,10~20千克的小儿补液25毫升/千克 C:术后第一个24小时,1~10千克的小儿补液100毫升/千克,10~20千克的小儿补液50毫克/千克 D:术后第2~3个24小时,1~10千克的小儿补液50毫升/千克,10~20千克的小儿补液25毫克/千克 E:术后第2~3个24小时,1~10千克的小时补液80毫升/千克,10~20千克的小时补液40毫升/千克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