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药浓度法进行TDM的取样时间与测定指标)
长期用药,定期监测血药浓度
A:峰浓度 B:谷浓度 C:稳态浓度 D:稳态的峰浓度和谷浓度 E:确定个体患者的药动学参数
Na2CO3浓度对溶出率的影响()
A:Na2CO3浓度过高,会增加二次反应损失,造成溶出率的降低 B:会造成拜耳法系统的结疤,增加排盐负担 C:溶液中存在一定浓度的Na2CO3,会发生苛化反应,,是Ca(OH)转为Na2CO3,抑制了水化石榴石的生成,从而减少AL2O3的损失 D:溶液中的碳酸钠还能起到抑制赤泥膨胀、改善赤泥沉降性能的作用
用Na2C2O4标定的KMnO4的浓度,满足式( )
A:n(KMnO4)=5n(Na2C2O4) B:n(KMnO4)=1/5n(Na2C2O4) C:n(KMnO4)=2/5n(Na2C2O4) D:n(KMnO4)=5/2n(Na2C2O4)
膜内外Na+和K+浓度梯度的维持是由于
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 B: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大 C:Na+和K+易化扩散的结果 D:膜上Na+-K+泵的作用 E:膜上ATP供能的作用
心肌细胞外Na+浓度增高时
A:Na+-Ca2+交换增强 B:Na+-K+交换减弱 C:细胞内Ca2+浓度降低 D:细胞内K+浓度升高
心肌细胞外Na+浓度增高时
A:Na+-Ca2+交换增强 B:Na+-K+交换减弱 C:细胞内Ca2+浓度降低 D:细胞内K+浓度升高
膜内外Na+和K+浓度梯度的维持是由于
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 B: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大 C:Na+和K+易化扩散的结果 D:膜上Na+-K+泵的作用 E:膜上ATP供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