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68岁,患带状疱诊,经抗病毒治疗后急性感染消退,但右侧T3~T5仍有持续痛,VAS8分。
有关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痛,叙述正确的是
A:带状疱疹可以预防 B:对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使用干扰素或α1-胸腺肽有助于防止后遗痛的出现 C:表面麻醉药或辣椒素乳膏在早期涂布于病变区有镇痛作用 D:使用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可缓解症状 E:非甾体消炎药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F:抗惊厥药和抗抑郁药对某些患者有镇痛作用
患者男,40岁,因“胸背部撕裂样疼痛5h”来诊。查体:R16次/min,BP155/98mmHg;HR110次/min;胸背部疼痛评分6分(长海痛尺)。拟诊:急性主动脉夹层。
撕裂样疼痛的性质为
A:钝痛 B:锐痛 C:闷痛 D:内脏痛 E:心因痛
患者男,40岁,因“胸背部撕裂样疼痛5 h”来诊。查体:R 16次/min,BP 155/98 mmHg;HR 110次/min;胸背部疼痛评分6分(长海痛尺)。拟诊:急性主动脉夹层。
撕裂样疼痛的性质为
A:钝痛 B:锐痛 C:闷痛 D:内脏痛 E:心因痛
某男性患者,40岁,因“胸背部撕裂样疼痛5 h”来诊。查体:R 16次/min,BP 155/98 mmHg;HR 110次/min;胸背部疼痛评分6分(长海痛尺)。拟诊:急性主动脉夹层。
撕裂样疼痛的性质为
A:钝痛 B:锐痛 C:闷痛 D:内脏痛 E:心因痛
某女性患者,54岁,右侧胸背部疼痛8天,晚间疼痛显著,影响睡眠,查体:右胸背部无畸形。胸部乳房下方可见中度数量散在红色疱疹,沿胸6~10肋间分布。压痛(+),轻触痛(+),双肺呼吸音清,初步诊断为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的主要临床表现
A:起病较急,常突然发生 B:集簇性水疱,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节分布区出现 C:疼痛多为轻度,性质为酸痛、隐痛,皮疹迁延,不易消退或消退后易反复出现 D:胸部及腹部疱疹面积较大,且常为双侧同时出现 E:若侵犯三叉神经眼支,典型的皮疹出现后,常伴有头痛 F:发病前前驱症状常见沿神经千周围的疼痛约持续3天,且多合并所属淋巴结肿胀
某女性患者,54岁,右侧胸背部疼痛8天,晚间疼痛显著,影响睡眠,查体:右胸背部无畸形。胸部乳房下方可见中度数量散在红色疱疹,沿胸6~10肋间分布。压痛(+),轻触痛(+),双肺呼吸音清,初步诊断为带状疱疹。
关于带状疱疹以下哪些说法不正确
A:本病常发生于免疫力低下人群 B:在婴幼儿中带状疱疹病毒引发感染即为水痘 C:该病可经呼吸道、消化道、性接触、皮肤接触等多途径传播 D:老年人患该病轻,青壮年人病程易迁延,病情较重,后遗神经痛也较突出 E:该病皮肤的病变主要在真皮,水疱位于真皮的浅层 F:带状疱疹疼痛的性质多样,如烧灼、针刺、刀割、电击、紧束感等,多伴有痛觉过敏和痛觉异常
某男性患者,43岁,因“胸背部撕裂样疼痛5 h”来诊。查体:R 16次/min,BP 155/98 mmHg;HR 110次/min;胸背部疼痛评分6分(长海痛尺)。拟诊:急性主动脉夹层。
撕裂样疼痛的性质为
A:钝痛 B:锐痛 C:闷痛 D:内脏痛 E:心因痛
某男性患者,41岁,因“胸背部撕裂样疼痛5 h”来诊。查体:R 16次/min,BP 155/98 mmHg;HR 110次/min;胸背部疼痛评分6分(长海痛尺)。拟诊:急性主动脉夹层。
撕裂样疼痛的性质为
A:钝痛 B:锐痛 C:闷痛 D:内脏痛 E:心因痛
带状疱疹的胸痛表现是()
A:撕裂痛 B:压榨痛 C:闷痛 D:刀割样痛 E: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