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摘要: 患者男,56岁,今天吃早餐时,突然右手乏力,碗筷跌落在地,身子歪向一侧,不能言语,右口角流涎,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非喷射状,于晚上9点急诊入院。既往有心悸,气促,心慌5年,未曾就诊。体查:T36℃,P100次/分,R21次/分,BP125/70mmHg。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快慢不一,心尖区3级收缩期杂音,脉搏短拙。呼吸节律整,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神志清楚,混合性失语,双眼左侧凝视,瞳孔等大,光反射存在,眼底正常。口角左歪,右鼻唇沟变浅,伸舌不合作。右侧肢体无自主活动,痛刺激下肌力约2级,肌张力低,右侧腱反射低,右侧Rossolimo氏征(+),右侧Babinski氏征(+)。右侧肢体对痛刺激反应差,颈无抵抗感,双侧Kennig氏征(-)。
患者可能出现 提示:患者入院第三天出现呼吸急促,意识障碍,呈浅昏迷状态,体温 37℃,血压为170/100mmHg,脉搏为60次/分,双肺呼吸音清,床边胸片示心脏向左扩大。
A:心衰 B:脑疝前期 C:肺病感染 D:脑出血 E:再次脑栓塞 F:急性心肌梗死 G:急性肾功能不全 H:脑珠网膜下腔出血
患者男,47岁,反复发作心前区痛,心电图检查提示为期前收缩。静息时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心肌血流灌注未见明显缺损。
如果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见前壁和前间壁心肌缺损,最可能的诊断是
A:心肌梗死 B:心力衰竭 C:心肌病 D:心肌瘢痕组织 E:冠心病可逆性心肌缺血
患者男,47岁,反复发作心前区痛,心电图检查提示为期前收缩。静息时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心肌血流灌注未见明显缺损。
如果静息和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均为放射性分布缺损,则最可能的诊断是
A:心肌梗死 B:心力衰竭 C:心肌病 D:冠心病可逆性心肌缺血 E:心肌炎
患者男,47岁,反复发作心前区痛,心电图检查提示为期前收缩。静息时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心肌血流灌注未见明显缺损。
如果静息和负荷心肌显像提示有固定的分布缺损,冠状动脉造影提示有>90%的狭窄,临床准备考虑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或冠状动脉成形术时,还需要做的检查是
A:18F-FDG PET心肌代谢显像 B:201Tl负荷心肌显像 C:CT冠状动脉造影 D:运动心电图 E:核素心血池显像
患者,男,40岁。右足部被铁钉刺伤后7日,出现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24小时,诊断为"破伤风"收入住院。
病人最早发生强直性痉挛的肌群是
A:面肌 B:颈项肌 C:咀嚼肌 D:四肢肌群 E:肋间肌
徒手肌力检查法(MMT)是肌力评定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测定一块肌肉或肌群的最大收缩能力,掌握它的用法和作用,对于诊断和疗效评定很有帮助
用于测定肌力收缩的标准是
A:肌肉收缩力的大小 B:肌肉收缩和肌肉收缩对抗阻力的大小 C:肌肉收缩、肌肉经过关节的活动度数和肌肉收缩对抗阻力的大小 D:肌肉收缩对抗阻力的大小 E:肌肉收缩和肌肉经过关节的活动度数的大小
抗休克时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之一,小剂量时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并扩张肾和胃肠道等内脏器官血管,大剂量时具有受体作用,可增加外周阻力。
抗休克时,主要是取其
A:扩张内脏血管的作用 B:收缩外周血管的作用 C:强心作用 D:强心作用和扩张内脏血管作用 E:强心、扩张内脏血管及收缩外周血管的作用
某女,70岁,心绞痛发作持续3小时,含硝酸甘油无效来院急诊,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6mm,V1~3导联ST段水平型压低4mm,偶发室性期前收缩1次,拟诊急性心肌梗死入院
2小时后随访心电图Ⅱ、Ⅲ、aVF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心肌梗死部位应考虑为
A:后壁心肌梗死 B:前壁心肌梗死 C:下侧壁心肌梗死 D:下壁心肌梗死 E:前间隔心肌梗死
某男性患者,28岁,车祸致脑外伤昏迷20分钟,清醒4小时后又转入昏迷伴右侧瞳孔散大,左侧肢体瘫痪入院。多项检查3小时后入手术室,入室时仍昏迷,呼吸10次/分,血压140/95mmHg,心率60次/分,室性期前收缩4次/分。
入院时优先应用
A:气管插管 B:呼吸兴奋剂 C:脑室引流 D:快滴甘露醇 E:纳洛酮促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