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38岁,糖尿病12年,每日皮下注射人混合胰岛素治疗,早餐前30单位,晚餐前24单位,每日进餐规律,主食量300g。近来查空腹血糖12.5mmol/L,餐后血糖7.6~9.0mmol/L。

较为合适的处理是

A:调整进餐量 B:胰岛素凋整剂量 C:加磺脲类降糖药物 D:加双胍类降糖药物 E:改用口服降糖药

男,48岁,糖尿病12年,每日皮下注射人预混胰岛素治疗,早餐前30单位,晚餐前24单位,每日进餐规律,主食量350g。近来查空腹血糖13.6~14.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6~8.8mmol/L。关于空腹高血糖

较为合适的处理是

A:调整进餐量 B:改用口服降糖药 C:加磺脲类降糖药物 D:加双胍类降糖药物 E:胰岛素调整剂量

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和C肽,所以胰岛素与C肽的血浆浓度相关,测定两者的临床意义也相似,但又有所不同。

关于胰岛素和C肽的代谢及其血浆浓度,错误的是

A:肝对胰岛素的摄取比C肽多 B:经肝处理后胰岛素分泌入血的量比C肽少 C: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清除比C肽快 D:胰岛素的半衰期较C肽的短 E:胰岛素的血浆浓度高于C肽

患者,男性,61岁,患糖尿病5年,一直采用口服的降糖药,但血糖控制不佳。今查空腹血糖10.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7.7mmol/L入院,医嘱:注射胰岛素。

属于强化胰岛素治疗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A:局部脂肪萎缩 B:胰岛素过量 C:轻度水肿 D:低血糖 E:感染

刺激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

A:双胍类 B:磺酰脲类 C:噻唑烷二酮 D: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E: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促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是()

A:泼尼松龙  B:泼尼松  C:胰岛素  D:氯磺丙脲  E:甲苯磺丁脲

关于非磺酰脲类胰岛素分泌促进剂叙述错误的是()

A:非磺酰脲类胰岛素是一类具有氨基羧酸结构的新型口服降糖药 B:该类药物与磺酰脲类的区别在对K+-ATP通道具有"快开"和"快闭"作用,显著较其他口服降糖药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 C:非磺酰脲类胰岛素分泌促进剂被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 D:瑞格列奈、那格列奈以及格列美脲是非磺酰脲类胰岛素分泌促进剂 E:那格列奈为D-苯丙氨酸衍生物,由于其基本结构为氨基酸,决定了该药毒性很低,降糖作用良好

下列激素中,能最显著促进胰岛素分泌的是

A:促胃液素 B:促胰液素 C:抑胃肽 D:生长激素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