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45岁。咳嗽,咳嗽2个月,白色泡沫痰,查体无阳性体征,胸部X线片示:右肺下野半圆形团块影,凸出于右心缘,基底与心包相连。侧位片团块位于前下纵隔。

常见的纵隔肿瘤有

A:神经源性肿瘤 B:胸腺瘤 C:骨肉瘤 D:畸胎瘤与皮样囊肿 E:纵隔囊肿 F:恶性淋巴瘤 G:胸骨后甲状腺肿

病历摘要:男性,35岁,右胸部刀刺伤后1小时来院,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烦躁不安,体查发现右侧第四肋间腋前线处有长约2cm长伤口,伤口处有吸吮样声音,血压90/60mmHg(12/8kpa),心率120次/分

开放性气胸急救处理要点为将开放性气胸立即变为闭合性气胸,防止纵隔扑动和移位赢得挽救生命的时间,对于纵隔扑动下面哪些描述是正确的:

A:伤侧胸内压显著高于健侧 B:纵隔向健侧移位 C:纵隔向伤侧移位 D:健侧肺扩张受限 E:呼气时纵隔移向伤侧 F:呼气时纵隔移向健侧 G:吸气时纵隔移向伤侧 H:吸气时纵隔移向健侧

病历摘要:男性,35岁,主因体检发现前纵隔肿物一周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双锁骨上淋巴结不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啰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胸片示前上纵隔肿瘤。

有关纵隔的定义及分区的正确描述是:

A:纵隔是指两侧纵隔胸膜间器官和组织的总称 B:纵隔以胸骨上窝和第四胸椎下缘水平的连线分为上下两部分 C:气管心包前面的间隙为前纵隔 D:气管心包后面的间隙为后纵隔 E:以往的中纵隔称为内脏器官纵隔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43岁,主因左眼睑下垂一周入院。X线胸部正侧位片显示前上纵隔6x6cm肿物,边界清楚。

关于纵隔的描述以下正确的是:

A:纵隔是指两侧纵隔胸膜间器官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B:纵隔分区有很多方法 C:以胸骨上窝和第4胸椎下缘分为上下两部分 D:纵隔的前界为胸骨 E:纵隔的后界为脊柱

女性,65岁有刺激性咳嗽,偶有胸闷,午后低热37.5℃左右,伴盗汗,乏力等,查体:无明显异常,胸片示纵隔明显增宽,血常规检查正常。血沉60mm/h,结核菌素试验弱阳性。

淋巴瘤在纵隔中最常见的部位是 ( )

A:上纵隔 B:中纵隔 C:下纵隔 D:前纵隔 E:后纵隔

纵隔肿瘤或气管受压疾病,咳嗽声音表现为

A:急性咳嗽伴声音嘶哑或成犬吠样咳嗽 B:阵发性,刺激性干咳,肺无啰音,透视见纵隔摆动 C:咳嗽伴有明显金属声调 D:咳嗽声音微弱或细小无声 E:咳嗽伴有喘鸣声,以夜间和清晨多见,反复发作

某女,66岁有刺激性咳嗽,偶有胸闷,午后低热,37.5℃左右,伴盗汗,乏力等,查体:无明显异常,胸片示纵隔明显增宽,血常规检查正常。血沉60mm/h,结核菌素试验弱阳性

淋巴瘤在纵隔中最常见的部位是

A:上纵隔 B:中纵隔 C:下纵隔 D:前纵隔 E:后纵隔

某女性患者,18岁,诉胸骨后疼痛,气促,平卧刺激性咳嗽明显,坐位稍好转,MRI示"右上纵隔7cm×9cm肿块",拟行"纵隔肿瘤切除术"。

有关纵隔肿瘤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胸腺瘤、畸胎瘤和神经源性肿瘤发生率居纵隔肿瘤前三位 B:100%胸腺瘤患者有重症肌无力症状 C:大多数为良性,但可恶性变 D:纵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到肿瘤,明确其部位与表面情况 E:纵隔肿瘤主要行手术切除治疗 F:胸腺瘤的临床症状产生于对周围器官的压迫和肿瘤本身特有的症状--合并综合征

纵隔肿瘤或气管受压疾病,咳嗽声音表现为()

A:急性咳嗽伴声音嘶哑或成犬吠样咳嗽 B:有阵发性、刺激性干咳,肺无啰音,透视见纵隔摆动 C:咳嗽伴有明显金属声调 D:咳嗽声音微弱或细小无声 E:咳嗽伴有喘鸣声,以夜间和清晨多见,反复发作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