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45岁。阵发性头晕2年,有时伴有突然发作的心前区不适,伴面色苍白,呼吸不畅,大量流汗,发作时血压最高达200/120mmHg。两年来体重下降约8kg。饮食正常,二便正常。查体:T:37.2℃,P:100次/min,BP:150/100mmHg。腹平坦。
24小时尿CA及VMA高于正常上限2倍。心电图:窦性心律,100次/min,I2,I3,AVFST段下移。该患者可能的诊断应为
A:原发性高血压 B:继发性高血压 C:左肾上腺皮质肿瘤 D:左肾上腺髓质肿瘤 E:儿茶酚胺症 F:嗜铬细胞瘤 G:心律失常
患者男性,66岁。冠心病多年。胸闷,心慌2年余,1年前有脑血栓史。查体:心律完全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室律120~180次,有脉搏短绌。
该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是
A:所有心房颤动均应转为窦性心律 B:所有该心律失常均用电击转复心律 C:所有该心律失常转复后,在一定时间内应服用药物以维持窦性心律 D:所有该心律失常均可用心得安 E:所有该心律失常均可用洋地黄
患者女性,65岁,Holtor发现运动时出现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短阵成对室性期前收缩,并伴有ST段水平下移大于0.15mV,休息后可减少。平静时心电图正常。有慢性咳嗽史30年,糖尿病,高脂血症史15年。查体:血压140/90mmHg,心率78次/分。双肺正常,心脏稍向左扩大,心律不整,期前收缩5~8次/分,心尖部可闻第四心音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针对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措施,最合理的
A:I1B类+I2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B:I1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C:I3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D:I1C类+I2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E:I2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心律失常按其发生原理可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
属于冲动形成异常的心律失常是
A:房内传导阻滞 B:窦性心律不齐 C:室内传导阻滞 D:预激综合征 E:窦房传导阻滞
心律失常按其发生原理可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
属于冲动传导异常的心律失常是
A:逸搏心律 B:预激综合征 C:心房扑动 D:心房颤动 E:窦性心动过速
某女性患者,37岁,5岁起在情绪激动或运动后反复发生晕厥。超声心动图正常,常规心电图正常。静滴肾上腺素诱发出心律失常,心电图如图所示。

该类型心律失常除见于洋地黄中毒外,还常见于
A:早期复极综合征 B:Brugada综合征 C: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D:长QT间期综合征 E:短QT间期综合征
某女性患者,66岁,Holtor发现运动时出现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短阵成对室性期前收缩,并伴有ST段水平下移大于0.15mV,休息后可减少。平静时心电图正常。有慢性咳嗽史30年,糖尿病、高脂血症史15年。查体:血压140/90mmHg,心率78次/分。双肺正常,心脏稍向左扩大,心律不整,期前收缩5~8次/分,心尖部可闻第四心音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针对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措施,最合理的
A:ⅠB类+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B:Ⅰ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C: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D:ⅠC类+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E: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心律失常按其发生原理可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
属于冲动传导异常的心律失常是
A:逸搏心律 B:预激综合征 C:心房扑动 D:心房颤动 E:窦性心动过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