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男,5岁4个月,因“皮肤淤点,淤斑10+d”在当地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不佳转来本院。当地初诊时血常规仅显示血小板减少。查体:T37.1℃,P110次/min,R25次/min,BP88/56mmHg;轻度贫血貌,皮肤偶见陈旧性淤斑,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心,肺检查无异常,肝,脾不大。
目前诊断主要考虑(提示多部位骨髓增生减低,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或消失,染色体正常,没有病态造血现象。)
A:急性白血病 B: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 C: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免疫性全血细胞减少症 F:巨核细胞减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女性,18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貌,牙龈出血,双下肢紫癜,月经多,肝脾肋下未触及,血红蛋白100g/L,白细胞10x10
/L,血小板20x10
/L,骨髓象提示巨核细胞增多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要点不包括
A:紫癜 B: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 C:脾明显肿大 D:骨髓巨核细胞增多 E:血小板计数减少
疟原虫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与疟疾发作,复发及具有传染性关系是
引起疟疾复发
A:疟原虫在肝细胞内红细胞外进行持续性裂体增殖 B: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增殖,大量裂殖子使红细胞破环 C: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发育成大滋养体 D: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经过几代裂体增殖,其中一部分发育成配子体 E:疟原虫在人体肝细胞内和红细胞内增殖
某女性患者,27岁,近半年来工作较为紧张劳累,休息欠佳,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每天约3~4次,质烂或稀,与情绪变化有关,便前伴有腹痛,便后腹痛缓解,但反复发作,曾检查肠镜未见明显异常,服用思密达、得舒特等药物可暂时缓解症状,但病情反复。现在仍然每次情绪紧张或激动时即欲大便,日3~4次,大便偶带有未消化食物,偶有黏液,无脓血,伴有胁肋、脘腹胀闷不舒,饮食减少,神疲,面色萎黄,体重稍有减轻。舌淡,苔白略腻,脉弦细。
该患者目前证候特点主要有哪些
A:年轻女性,工作紧张劳累 B:胁肋、脘腹胀闷不舒 C:反复发作 D:大便次数增多,大便与情绪有关 E:便前腹痛 F:大便偶有黏液 G:舌淡,苔白略腻,脉弦细 H:疲劳、面色萎黄 I:饮食减少 J:体重减轻
某女性患者,27岁,近半年来工作较为紧张劳累,休息欠佳,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每天约3~4次,质烂或稀,与情绪变化有关,便前伴有腹痛,便后腹痛缓解,但反复发作,曾检查肠镜未见明显异常,服用思密达、得舒特等药物可暂时缓解症状,但病情反复。现在仍然每次情绪紧张或激动时即欲大便,日3~4次,大便偶带有未消化食物,偶有黏液,无脓血,伴有胁肋、脘腹胀闷不舒,饮食减少,神疲,面色萎黄,体重稍有减轻。舌淡,苔白略腻,脉弦细。
该患者目前证候辨证当属什么证型 提示经过 3周的中药调理,期间外出旅游一次后复诊,患者大便次数减少为1~2次/日,质仍稍烂,便前腹痛减轻,患者情绪较前明显轻松,面色见红润,舌淡,苔白稍腻,脉细稍弦。
A:脾胃虚弱兼有积滞 B:脾气不足 C:肝郁气滞见有食滞 D:肝郁脾虚并重 E:脾虚为主兼有肝郁 F:肝郁为主兼有脾虚
某男性患者,31岁,反复发作性喘息6年,再发3天来诊,查体:患者神志清楚,呼吸急促,呼吸频率24次/分,双肺可闻及以呼气相为主哮鸣音。心率110次/分,律齐,无杂音。
为了提高疗效,减少复发,教育患者需掌握
A:知道什么情况下应去医院就医 B:正确使用气雾剂的方法 C:哮喘患者不发作可不用药 D:糖皮质激素可根治哮喘 E:哮喘患者可长期使用β
受体激动剂 F:症状缓解后即可停药
某女,37岁,右股骨上端疼痛20天,查体:右股骨上端肿胀,压痛,右髋关节活动受限。X片:右股骨颈及转子下溶骨性骨破坏。3年前患乳癌,施乳癌根治术。局部无复发。
局部无复发。最佳治疗方案
A:皮牵引,止痛,化疗 B:单纯化疗 C:单纯放疗 D:瘤段切除,假体置入 E:瘤段切除,假体置入,化疗
伤寒复发的特点是()。
A:恢复期后1~3周发生 B:复发时的症状较初次要轻 C:一般不会多次复发 D:病程短,并发症少 E:复发时血培养可有伤寒杆菌
关于减少输血后肿瘤复发下列措施哪项正确
A:确实需要输血的肿瘤患者,尽量避免输注全血 B:肿瘤患者输血量与生存期呈负相关,应尽量减少输血量 C:择期手术肿瘤患者自体贮存式以术中血液稀释式自体输血最为合适 D:以上均是
引起疟疾复发()
A:疟原虫在肝细胞内红细胞外进行持续性裂体增殖 B: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增殖,大量裂殖子使红细胞破坏 C: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发育成大滋养体 D: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经过几代裂体增殖,其中一部分发育成配子体 E:疟原虫在人体肝细胞内和红细胞内增殖疟原虫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与疟疾发作、复发及具有传染性关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