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病毒学实验室诊断最为直观的是病毒分离培养与鉴定,但是由于实验室环境及培养条件的限制,很难将病毒分离培养与鉴定作为常规检测进行开展。
不适于病毒分离培养的方法是
A:细胞培养 B:鸡胚培养 C:动物接种 D:组织块培养 E:直接培养
临床上病毒学实验室诊断最为直观的是病毒分离培养与鉴定,但是由于实验室环境及培养条件的限制,很难将病毒分离培养与鉴定作为常规检测进行开展。
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是病毒诊断的金标准,但其方法繁杂,对技术,设施要求高,需时较长,目前临床实验室广泛开展存在困难,不需要选择病毒的分离与鉴定技术的情况是
A:研究病毒生物学性状或流行病学调查 B:常规观测临床治疗效果 C:鉴别不同病毒所致具有相同症状的疾病,以明确病原学诊断 D:病程长,诊断困难,疑似病毒感染 E:监测减毒活疫苗回复毒力突变株的出现
患者女,23岁,因腹痛,腹泻2 d就诊,粪便稀,黏液脓血状。查体:心,肺(-),腹软,肝,脾肋下未及。皮肤,巩膜无异常。T 37.7 ℃,P 70次/min,BP 120/85 mmHg。粪常规:黄,稀,WBC(++++),RBC(+),未检出虫卵,隐血试验(+)。粪培养见SS平板上无色,中等大小菌落,涂片染色为革兰阴性杆菌,氧化酶(-)。
若采用MicroScan WalkAway 40细菌鉴定仪鉴定,描述正确的是
A:仍需进行血清凝集试验确定菌种 B:不需进行血清凝集试验即可确定菌种 C:该仪器是基于显色原理和荧光原理分别用于常规鉴定和快速鉴定 D:药敏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其质量控制菌株可采用ATCC25922和ATCC25923 E:出现云雾状混浊或片状沉淀物时,可能导致不正确结果 F:出现云雾状混浊或片状沉淀物时并不影响仪器判读结果
患者,女性,35岁,因发热寒战,腰痛5天入院,右肾区明显叩痛,尿常规:红细胞5~6/HP,WBC10/HP。中段尿培养大肠埃希菌>10
/ml。
提示:患者住院2周,出院时尿常规正常,尿培养阴性,不发热,仍感腹痛,肾区无叩痛 提问:出院后应注意
A:定时复查尿常规 B:继续用抗生素治疗 C:长期服用碳酸氢钠 D:每晚服抗生素1次 E:卧床休息至腰痛消失
女性,30岁,因高热寒战,腰痛2天入院。左肾区有叩击痛,尿常规:RBC5~6/HP,WBC15~20/HP,中段尿培养大肠埃希菌>105/ml。经抗生素治疗2天后体温正常
病人住院2周,出院时尿常规正常,尿培养阴性,不发热,仍感腹痛,肾区无叩痛。出院后应注意
A:继续抗生素治疗 B:定期复查尿培养 C:每晚服抗生素一次 D:长期服碳酸氢钠 E:卧床休息至腰痛消失
患者女,46岁,与朋友聚餐后次日水样腹泻(6~8次/d),伴下腹痉挛性疼痛,2 d后症状加重,并出现发热(38.9 ℃),在当地县医院进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12x10
/L,粪常规:WBC及RBC满视野,诊断为“急性细菌性痢疾”,即静脉给予左氧氟沙星及甲硝唑治疗。5 d后出现黏液血便(8~12次/d),伴腹胀,仍然发热,体温最高达39.5 ℃。
下一步该患者最合理的处理是(提示 血压:120/60 mmHg,心率:90次/min;肠鸣音:8~10次/min;WBC 14x10
/L,Hb 100 g/L;粪常规:WBC及RBC满视野。)
A:粪细菌培养 B:血培养 C:腹部X线平片 D:腹部CT E:结肠镜 F:输血并更换抗生素 G:粪找阿米巴滋养体
男,35岁,农民,近2天来腹泻,初起含粪质,后为黄色水样,每天15~20次,每次量较多,曾呕吐3次,无明显腹痛,无里急后重。体格检查发现体温37.5℃,血压86/62mmHg,脉搏106次/分,呼吸22次/分,表情呆滞,中度脱水貌,肠鸣音亢进,腹部无压痛。血液检查白细胞总数为9.7x10
/L,中性细胞0.56,粪便镜检白细胞3~5/HPF。病前曾食生黄瓜。
粪便培养首先使用的培养基为
A:pH8.4~8.6的1%碱性蛋白胨水 B:庆大霉素培养基 C:亚碲酸盐琼脂培养基 D:胆汁培养基 E:巧克力色血琼脂培养基
患儿女,10岁。因发热,腰痛5天入院。右肾区有叩击痛,尿常规:红细胞5~6个/HP,白细胞20~30个/HP,中段尿培养大肠埃希菌>10
/ml。经抗生素静脉用药治疗3天后体温正常。
患儿住院2周,出院时尿常规正常,尿培养阴性,不发热,轻微腹痛,肾区无叩痛。出院后应注意
A:定时复查尿常规 B:继续用抗生素治疗 C:长期服用碳酸氢钠 D:每晚服抗生素1次 E:卧床休息3个月
某女性患者,36岁,因发热、寒战、腰痛5天入院。右肾区有叩击痛,尿常规:红细胞5~6/HP,白细胞20~30/HP,中段尿培养大肠埃希菌>105/ml。经抗生素治疗3天后体温正常。
患者住院2周,出院时尿常规正常,尿培养阴性,不发热,仍感腹痛,肾区无叩痛,出院后应注意
A:定时复查尿培养 B:继续用抗生素治疗 C:长期服用碳酸氢钠 D:每晚服抗生素1次 E:卧床休息至腰痛消失
某女性患者,15岁,因“发热、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乏力、腹泻2d”来诊。每天排粪20次以上。发病前1d曾在小店进食。查体:T39.6℃,HR96次/min。血常规:RBC4.4×10
/L,WBC12.5×10
/L。
为提高菌痢粪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下列措施错误的是
A:在应用抗生素之前进行 B:厌氧培养 C:及时送检 D:取黏液脓血便 E:标本应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