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21岁,因“腹部不适6个月”来诊。B型超声:腹腔多发性肿瘤。术中发现盆腔,腹膜和卵巢形成多个肿瘤结节,肿瘤灰白色,外表光滑,质地坚实。

可能的病理诊断是

A:胚胎性横纹肌肉瘤 B:胚胎性癌 C:成熟性囊性畸胎瘤 D:淋巴瘤 E:小细胞癌 F:骨外尤文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G: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

 患者女,21岁,因“腹部不适6个月”来诊。B型超声:腹腔多发性肿瘤。术中发现盆腔,腹膜和卵巢形成多个肿瘤结节,肿瘤灰白色,外表光滑,质地坚实。

病理诊断考虑为(提示 光镜下,肿瘤细胞形态如图所示。)

A:小细胞癌 B:幼年型颗粒细胞瘤 C: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 D:淋巴瘤 E:骨外尤文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F:胚胎性横纹肌肉瘤

 患者女,21岁,因“腹部不适6个月”来诊。B型超声:腹腔多发性肿瘤。术中发现盆腔,腹膜和卵巢形成多个肿瘤结节,肿瘤灰白色,外表光滑,质地坚实。

该病例的病理诊断为(提示 镜下:小圆瘤细胞巢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瘤巢中央见坏死,瘤细胞间见增生的致密纤维结缔组织,灶区见纤维黏液样间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E1/AE3(+),EMA(+),desmin(+),vimentin(+),NSE(+),LCA(-),WT-1(-),CK20(-),CK5/6(-),CD99(-),CD20(-),CD3(-)。)

A:淋巴瘤 B:胚胎性横纹肌肉瘤 C:小细胞癌 D:恶性间皮瘤 E: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 F:小细胞低分化性滑膜肉瘤

 患者女,21岁,因“腹部不适6个月”来诊。B型超声:腹腔多发性肿瘤。术中发现盆腔,腹膜和卵巢形成多个肿瘤结节,肿瘤灰白色,外表光滑,质地坚实。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分子遗传学特征性的改变是

A:t(8;14)(q24;q32) B:t(11;22)(p13;q12) C:t(X;18)(p11.2;q11.2) D:t(11;14)(q13;q32) E:t(11;18)(q23;q32) F:t(2;8)(p12;q24)

腹膜后间隙肿瘤的特点有

A:肿瘤位置常较固定,不随体位改变而改变其位置,不易推动 B:肿瘤不随呼吸上下移动 C:肿瘤常呈多形性 D:肿瘤常压迫腹膜后大血管或将其顶起移位 E:肿瘤位置深,常紧贴脊柱前缘

腹膜种植性肿瘤

A:腹膜呈颗粒状、小结节状,镜下见腹膜表面形成粗细不等的乳头,常伴有砂粒体和间质反应 B:肠系膜上见一较大的囊性肿物,囊壁由纤维结缔组织和少量平滑肌束组成 C:腹膜呈灰白半透明状增厚,镜下组织内可见大量异型肿瘤细胞 D:L腹腔内聚集大量半透明的胶冻状黏液物,腹膜上可见大小不等的半透明囊泡 E:腹膜表面散在大小不等的灰白结节,肿瘤由分化好的平滑肌束互相编织而成

患者女,21岁,因“腹部不适6个月”来诊。B型超声:腹腔多发性肿瘤。术中发现盆腔、腹膜和卵巢形成多个肿瘤结节,肿瘤灰白色,外表光滑,质地坚实。

病理诊断考虑为(提示 光镜下,肿瘤细胞形态如图所示。)

A:小细胞癌 B:幼年型颗粒细胞瘤 C: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 D:淋巴瘤 E:骨外尤文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腹膜种植性肿瘤()

A:腹膜呈颗粒状、小结节状,镜下见腹膜表面形成粗细不等的乳头,常伴有砂粒体和间质反应  B:肠系膜上见一较大的囊性肿物,囊壁由纤维结缔组织和少量平滑肌束组成  C:腹膜呈灰白半透明状增厚,镜下组织内可见大量异型肿瘤细胞  D:腹腔内聚集大量半透明的胶冻状黏液物,腹膜上可见大小不等的半透明囊泡  E:腹膜表面散在大小不等的灰白结节,肿瘤由分化好的平滑肌束互相编织而成

腹膜肿瘤的错误描述是()

A:原发性以腹膜间皮瘤为主 B:继发性多来自腹内脏器肿瘤的种植扩散 C:可发生于腹膜的壁或脏层以及系膜 D:通常不发生腹水 E:肿瘤常呈板块状或结节状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