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31岁,因"间断上腹部疼痛10年,加重2个月"为主诉入院。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查体:T36.6℃,P80次/分,BP120/70mmHg。巩膜无黄染。无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查体未见异常。腹平软,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全腹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叩痛阴性,Murphy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分,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2个月前本院胃镜提示:胃窦溃疡(A2期),十二指肠溃疡(H1期)。唾液幽门螺杆菌阳性。

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的疾病是

A:溃疡性结肠炎 B:急性阑尾炎 C:慢性胆囊炎 D:胃溃疡 E:急性胰腺炎 F:十二指肠溃疡 G:胃癌 H: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MALT) I:胃炎 J:功能性消化不良

对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溃疡病人联合应用兰索拉陛唑、阿莫西林和替硝唑治疗。

提示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又称为消化性溃疡,合理的药物治疗可获满意效果。下列有关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联合应用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和替硝唑是为了提高疗效、根除幽门螺杆菌、降低溃疡复发率 B:阿莫西林是广谱、耐酶的-内酞胺类抗生素 C:替硝唑是甲硝唑的衍生物,有很强的抗厌氧菌作用 D:克拉霉素可以替换替硝唑 E:必要时可联合应用兰索拉唑、铋盐、阿莫西林和替硝唑治疗

对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溃疡病人联合应用兰索拉陛唑、阿莫西林和替硝唑治疗。

以下关于药物作用机制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克拉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过抑制新合成的氨酰基-tRNA分子在核糖体的移位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B:丙谷胺通过增加胃粘液的分泌来保护胃粘膜 C:铋盐既能增强胃粘膜的屏障保护作用,又有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 D:呱仑西平能选择性阻断胃壁细胞的M1胆碱受体,抑制胃酸分泌 E:阿莫西林的抗菌作用机制是与敏感菌的PBP结合,干扰细胞壁的合成 F:兰索拉唑属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抑制胃酸的分泌 G:法莫替丁是H2受体阻断药

对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溃疡病人联合应用兰索拉陛唑、阿莫西林和替硝唑治疗。

以下抗肿瘤药物中哪些属于抗代谢药

A:卡莫司汀 B:阿糖胞苷 C:米托蕙醌 D:巯嘌呤 E:顺铂 F:长春新碱 G:甲氨蝶呤 H:氟尿嘧啶

对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溃疡病人联合应用兰索拉陛唑、阿莫西林和替硝唑治疗。

以下所述的药物不良反应正确的是哪些

A:四环素可引起二重感染 B:诺氟沙星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可用于青春期前儿童或妊娠妇女 C:第一、二、三代头抱菌素对肾脏均有一定的毒性 D:无味红霉素可引起肝损害 E:氯霉素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 F:链霉素、万古霉素均有耳毒性和肾毒性

对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溃疡病人联合应用兰索拉陛唑、阿莫西林和替硝唑治疗。

提示 抗菌药物根据作用性质可分为,繁殖期或速效杀菌剂、静止期杀菌剂、速效抑菌剂和慢效抑菌剂等四大类。下列描述正确的有哪些

A:青霉素类为繁殖期杀菌剂 B:头孢霉素类为繁殖期杀菌剂 C:大环内酯类为静止期杀菌剂 D:林可霉素为静止期杀菌剂 E:四环素类为速效抑菌剂 F:磺胺类为慢效抑菌剂 G:氨基糖苷类为速效抑菌剂

毛某,女,35岁,胃痛严重,食欲不振。胃镜检查发现胃部溃疡,怀疑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溃疡。

镜检时,幽门螺杆菌的菌体形态应该是

A:革兰阴性球杆菌 B:革兰阴性短杆菌 C:革兰阳性短杆菌 D:革兰阳性弯曲杆菌,呈弧形、S形或螺旋状 E:革兰阴性弯曲杆菌,呈弧形、S形或螺旋状

某男性患者,32岁,因"间断上腹部疼痛10年,加重2个月"为主诉入院。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查体:T36.6℃,P80次/分,BP120/70mmHg。巩膜无黄染。无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查体未见异常。腹平软,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全腹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叩痛阴性,Murphy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分,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2个月前本院胃镜提示:胃窦溃疡(A2期),十二指肠溃疡(H1期)。唾液幽门螺杆菌阳性。

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的疾病是

A:溃疡性结肠炎 B:急性阑尾炎 C:慢性胆囊炎 D:胃溃疡 E:急性胰腺炎 F:十二指肠溃疡 G:胃癌 H: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MALT) I:胃炎 J:功能性消化不良

为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关系,开展以下研究:(1)调查某地324名幽门螺杆菌感染者,10年中有11%发生十二指肠溃疡;而133例非感染者仅有0.8%发生十二指肠溃疡,RR=13.75。(2)临床预后比较抗菌治疗组:用三联抗菌清除幽门螺杆菌,该组溃疡复发率为0。非抗菌治疗组:用组胺拮抗剂治疗,该组溃疡复发率为60%~80%。结论:幽门螺杆菌是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之一。

10年中,幽门螺杆菌感染者11%发生十二指肠溃疡,而133例非感染者仅有0.8%发生十二指肠溃疡,RR>10,P<0.05。该结论符合病因推断标准中的

A:关联的一致性 B:关联的重复性 C:剂量-反应关系证据 D:关联时间顺序和关联强度证据 E:关联合理性证据

为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关系,开展以下研究:(1)调查某地324名幽门螺杆菌感染者,10年中有11%发生十二指肠溃疡;而133例非感染者仅有0.8%发生十二指肠溃疡,RR=13.75。(2)临床预后比较抗菌治疗组:用三联抗菌清除幽门螺杆菌,该组溃疡复发率为0。非抗菌治疗组:用组胺拮抗剂治疗,该组溃疡复发率为60%~80%。结论:幽门螺杆菌是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之一。

用三联抗生素清除幽门螺杆菌后,复发率为0,而不清除幽门螺杆菌,溃疡复发率为60%~80%。该结果符合病因判断标准中的

A:关联的可重复性 B:剂量-反应关系 C:关联的特异性 D:合理性证据 E:终止效应证据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