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48岁,因“左腋下肿物6个月”来诊。查体:肿物边界不清,活动差。无乳腺癌家族史及乳腺疾病史。B型超声显示左腋下多枚肿大淋巴结,相互融合及左乳腺外上象限见最大径1.5 cm边界不清肿物。行左乳房单纯切除+腋下淋巴结清扫术。大体检查:乳腺内肿物1.7 cmx1.6 cmx1.2 cm,边界不清,质地硬,切面灰白色。腋下见14枚肿大淋巴结,直径0.3~2.2 cm,相互融合,质地硬。
光镜下,乳腺肿物的病理组织学形态及E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如下图所示。乳腺内的肿物最有可能的病理学诊断是
A:髓样癌 B: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型 C: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D:黏液癌 E:化生性癌
某女性患者,46岁,下睑袋形成影响美观10余年,观察见双下睑"袋状"突起存在,皮肤松弛纹理明显
患者选择皮肤径路法去除部分松弛下睑皮肤,术后6天拆线见下睑外翻,部分睑结膜外露,下列做法哪些可取
A:选择皮肤径路法去皮时应充分估计站立位与卧位区别,避免多去皮 B:抓紧行下睑外翻矫正植皮手术 C:嘱患者注意保护外露结膜,不要急于手术处理 D:适当加强下睑皮肤按摩,轻度外翻可以慢慢恢复 E:在确定去皮量时一定要在坐位或站位情况下仔细衡量,保守操作
某男患儿,7岁,家长诉近1年夜间睡眠打鼾,注意力不集中,看电视音量大。间接喉镜下可见鼻咽顶后壁红色块状隆起,有纵行的沟,阻塞部分后鼻孔。
腺样体残留最多见的部位是
A:后鼻孔 B:咽隐窝 C:咽鼓管开口 D:鼻咽顶后壁 E:中鼻道 F:下鼻道
某男性患者,49岁,主诉:进行性吞咽困难4月。患者4年月出现咽异物感,外院曾诊断为慢性咽炎治疗,咽异物感无改善,并出现吞咽不畅,开始时,尚可进食软饭,此后出现吞咽困难,并加重,现仅可进食流质,起病后体重下降5kg。无声嘶、无饮水呛咳。吸烟30年,40支/日。嗜白酒,半斤/日。体查:右侧梨状窝饱满,菜花样肿物,大小约3cm×1cm。双侧声带活动正常、表面光滑。右颈Ⅱ、Ⅲ区扪及2个肿大淋巴结、质中、界欠清、活动度一般、大小约3cm×1cm、2cm×0..5cm。纤维喉镜下喉咽肿物活检,病理证实为梨状窝高分化鳞癌。喉咽及食管造影示:右侧梨状窝占位累及食管入口。胸片及腹部B超未见异常。全身骨扫描未见异常。
有关喉咽癌描述不正确的有
A:过度吸烟、饮酒、营养不良是喉咽癌的三个主要病因。 B:喉咽癌是最常见头颈部癌。 C:喉咽癌的主要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约占95%。 D:喉咽癌最常发生的部位位于喉咽后壁。 E:沿粘膜下侵犯是喉咽癌的显著特点。 F:喉咽癌较多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 G:喉咽癌常见的转移部位是气管食管沟淋巴结。 H:咽异物感、吞咽困难是喉咽癌常见的临床表现。
某男性患者,73岁,广东南海籍。主诉:发现左上颈肿物4年。患者4年前无意中发现左耳垂下方无痛性、鸽蛋大小肿物。4年来肿物缓慢增大,无面瘫、无耳痛。30年前有甲状腺癌手术史,已治愈。吸烟50年,15支/日。体查:外耳道通畅、鼓膜完整、鼻咽顶后壁淋巴组织增生。双侧声带活动正常、表面光滑。下颈正中8cm手术疤痕。左上颈胸锁乳突肌上段及下颌后凹处扪及实性肿块、质中、界欠清、活动度一般、大小约3cm。双侧颈部其他部位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辅助检查:EB病毒VCA-IGA 阴性。
下述有关腮腺的解剖,正确的有
A:腮腺由颈深筋膜浅层所形成的筋膜鞘所包绕,位于耳垂为中心的下颌后凹内。 B:以下颌骨升支为界将腺体分为深浅两叶 C:腮腺总导管约在颧弓下方1.5cm处自腺体前上部发出 D:面神经总干的位置相当于外耳道软骨和二腹肌后腹间、乳突尖下方约1cm处 E:面神经在腺实质内分为颞面干和颈面干。两干发出五组分支: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 F:腮腺的血供主要由面横动脉和耳后动脉供应 G:颞浅静脉和颌内静脉在腺体内汇合成面后静脉,注入静外静脉 H:腮腺的感觉神经来自耳大神经的分支及耳颞神经的感觉神经纤维
某男性患者,73岁,广东南海籍。主诉:发现左上颈肿物4年。患者4年前无意中发现左耳垂下方无痛性、鸽蛋大小肿物。4年来肿物缓慢增大,无面瘫、无耳痛。30年前有甲状腺癌手术史,已治愈。吸烟50年,15支/日。体查:外耳道通畅、鼓膜完整、鼻咽顶后壁淋巴组织增生。双侧声带活动正常、表面光滑。下颈正中8cm手术疤痕。左上颈胸锁乳突肌上段及下颌后凹处扪及实性肿块、质中、界欠清、活动度一般、大小约3cm。双侧颈部其他部位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辅助检查:EB病毒VCA-IGA 阴性。
腮腺床包含下列哪些结构
A:茎突 B:茎突诸肌 C:颈外动脉 D:颈内动脉 E:颈内静脉 F:舌咽神经 G:迷走神经 H:副神经 I:舌下神经
某男性患者,73岁,广东南海籍。主诉:发现左上颈肿物4年。患者4年前无意中发现左耳垂下方无痛性、鸽蛋大小肿物。4年来肿物缓慢增大,无面瘫、无耳痛。30年前有甲状腺癌手术史,已治愈。吸烟50年,15支/日。体查:外耳道通畅、鼓膜完整、鼻咽顶后壁淋巴组织增生。双侧声带活动正常、表面光滑。下颈正中8cm手术疤痕。左上颈胸锁乳突肌上段及下颌后凹处扪及实性肿块、质中、界欠清、活动度一般、大小约3cm。双侧颈部其他部位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辅助检查:EB病毒VCA-IGA 阴性。
下述有关腮腺手术和面神经处理,正确的有
A:腮腺肿瘤的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根据术后病理、切缘及与面神经关系等决定是否术后放疗。 B:腮腺外科最重要的原则是保护面神经和避免肿瘤包膜破损。 C:"面神经解剖+腮腺浅叶切除或全腮腺切除"是治疗腮腺良性和低度恶性肿瘤的标准术式。 D:切口设计一般多采用"S"形切口,颌下切口在下颌角前下1.5cm以上。 E:解剖面神经有两种方法:一种为末梢到主干;第二种为主干到末梢。 F:腮腺恶性肿瘤,临床无面瘫者,手术应在正常组织内将肿瘤连同面神经一并切除。 G:腮腺恶性肿瘤,临床有面瘫者,手术应在正常组织内将肿瘤连同面神经一并切除 H:腮腺部分切除术的最佳适应症是位于腮腺后下部的肿瘤,主要是Warthin瘤,以及一些小的腮腺肿瘤。
某女性患者,46岁,下睑袋形成影响美观10余年,观察见双下睑"袋状"突起存在,皮肤松弛纹理明显
患者选择皮肤径路法去除部分松弛下睑皮肤,术后6天拆线见下睑外翻,部分睑结膜外露,以下做法哪些可取
A:选择皮肤径路法去皮时应充分估计站立位与卧位区别,避免多去皮 B:抓紧行下睑外翻矫正植皮手术 C:嘱患者注意保护外露结膜,不要急于手术处理 D:适当加强下睑皮肤按摩,轻度外翻可以慢慢恢复 E:在确定去皮量时一定要在坐位或站位情况下仔细衡量,保守操作
某男性患儿,7岁,家长诉近1年夜间睡眠打鼾,注意力不集中,看电视音量大。间接喉镜下可见鼻咽顶后壁红色块状隆起,有纵行的沟,阻塞部分后鼻孔。
腺样体残留最多见的部位是
A:后鼻孔 B:咽隐窝 C:咽鼓管开口 D:鼻咽顶后壁 E:中鼻道 F:下鼻道
乳突下或咽后壁黏膜下淤血()。
A:前颅凹骨折 B:中颅凹骨折 C:后颅凹骨折 D:上颌骨骨折 E:颞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