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45岁,护士,因“反复发作双下肢结节伴发热10年,再次发作1个月”来诊。10前始无诱因出现双下肢伸侧红色结节,高出皮肤,质稍硬,压之疼痛,伴有全身乏力,关节肿痛不明显,并有低热,体温37.5 ℃左右,无咳嗽,盗汗,予青霉素+地塞米松等后好转。其后每年发作。近1个月来下肢再次出现结节,伴低热,乏力,无明显消瘦,来诊。皮肤科查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下肢伸侧散在蚕豆大小红色结节,部分色素沉着,有压痛;关节无红肿,活动自如。

治疗上可以选择的药物是(提示 应用青霉素无效,应用消炎痛有效。)

A:皮质类固醇激素 B:维A酸 C:阿昔洛韦 D:氨苯砜 E:雷公藤多苷片 F:伊曲康唑 G:碘化钾

患者男性,25岁,咽炎,注射青霉素后1分钟,呼吸急促,面部发绀,心率130次/分,血压60/40mmHg。

青霉素发生过敏反应的机制是

A:青霉素本身诱导机体发生变态反应 B:青霉素降解产物诱导机体发生变态反应 C:青霉素加速抗原抗体结合 D:青霉素促进机体释放组胺,白三烯等致敏原 E:青霉素促进肥大细胞脱颗粒

40岁农民,诊断左侧肺炎球菌肺炎。该患者应用青霉素800万U,每日1次静脉滴注,3天后体温未明显下降,左胸痛加重。

治疗方面不正确的是

A:青霉素可继续应用 B:如能浆膜腔抽液,应做细菌培养 C:浆膜腔冲洗 D:加用头孢菌素类药物 E:抗生素疗程5~7天

40岁农民,诊断左肺炎球菌肺炎,治疗上该患应用青霉素800万单位,每日3次静脉滴注,3天后体温未明显下降,左胸痛加重

治疗方面下列哪项有误

A:青霉素可以继续应用 B:如能由浆膜腔抽出液体应做细菌培养 C:浆膜腔冲洗 D:加用头孢菌素类药物 E:抗生素疗程5~7天

40岁农民,诊断左侧肺炎球菌肺炎。该患者应用青霉素800万U,每日2次静点,3天后体温未明显下降,左胸痛加重。

治疗方面下列哪项有误

A:青霉素可继续应用 B:如能浆膜腔抽液,应做细菌培养 C:浆膜腔冲洗 D:加用头孢菌素类药物 E:抗生素疗程5~7天

患者,女,肺炎,体温39.5。C,脉搏120次/min,医嘱青霉素皮内试验。

下列护士在进行青霉素皮内试验的步骤中,错误的是

A:皮肤试验液配制好后,应放于冰箱冷藏保存,供随时取用 B:试验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药物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 C:于前臂掌侧下段皮内注射青霉素皮试溶液0.I ml,20分钟后观察结果 D:结果如有怀疑应在对侧前臂皮内注射生理盐水0.1 ml,以作对照 E:结果阳性者,不可使用青霉素

某男性患者,71岁,反复咳嗽,吐痰8年,近2个月病情加重,痰量多,青霉素治疗效果欠佳,查:双下肺可闻及细湿啰音,白细胞计数8.2×10九次方/分,中性粒细胞74%

患者应用青霉素治疗效欠佳的主要原因是

A:给药途径未选择雾化吸入 B:未进行痰液引流 C:未使用抗病毒药 D:未配合中药治疗 E:未配合糖皮质激素应用

某男性患者,70岁,反复咳嗽,吐痰8年,近2个月病情加重,痰量多,青霉素治疗效果欠佳,查:双下肺可闻及细湿罗音,白细胞计数8.2×10/分,中性粒细胞74%。

患者应用青霉素治疗效欠佳的主要原因是

A:给药途径未选择雾化吸入 B:未进行痰液引流 C:未使用抗病毒药 D:未配合中药治疗 E:未配合糖皮质激素应用

(104~106题共用题干)40岁农民,诊断左肺炎球菌肺炎,治疗上该患者应用青霉素800万单位,每日2次静脉滴注,三天后体温未明显下降,左胸痛加重。
治疗方面下列哪项有误

A:如能由浆膜腔抽出液体应做细菌培养 B:青霉素可以继续应用 C:浆膜腔冲洗 D:坑生素疗程5~7天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