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女,10岁,因“反复面色苍白7年,咯血1周”来诊。父母及其姐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无结核接触史。查体:T36.8℃,P98次/min,R22次/min,BP100/80mmHg;发育营养正常,口唇轻度苍白;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啰音;心音有力,心尖部可闻及I2/Ⅵ级收缩期杂音;腹平软,肝,脾不大。
可能的疾病诊断是(提示血常规:Hb90g/L,MCV75fl,MCH25pg,MCHC0.32,WBC8.2x10
/L,N0.65,L0.35。CRP<8g/L。PPD试验(-)。胸部X线片:双肺透光度减低,呈毛玻璃状,中下肺野较著,肺纹理毛糙,未见明确片影,心影丰满,膈(-)。同期胸部CT:双肺纹理增多,双肺可见毛玻璃状,云絮状及网状阴影,以两下肺为著,双肺野透光度不均匀,可见散在小泡性透光度增高区,肺门影不大。)
A:支气管肺炎 B:缺铁性贫血 C: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D:心功能不全所致肺水肿 E:结缔组织病 F:支气管扩张
葡萄胎刮宫后半年内,妊娠试验由阴转阳,肺部有散在棉絮状阴影,范围未超过一侧肺叶的一半。子宫如孕40天,大而软,双侧附件无异常
最大可能是
A:侵蚀性葡萄胎 B:绒毛膜上皮癌 C:宫内妊娠 D:子宫肌瘤合并肺结核 E:异位妊娠
患者女性,32岁。反复干咳,喘息,无诱因,季节性,伴乏力,纳差,少痰。当地医院诊断:支气管哮喘。给抗平喘,消炎,对症治疗,症状好转不明显,既往否认过敏史,无鼻炎史。病程中无发热,时有盗汗。查体:体温36.8℃,脉搏88次/L,双肺可闻及散在哮呜音。实验室检查:WBC:8.9x10
,N:0.75,EOS正常。肺功能:FEV1:2.1L/S,占正常预计值73%,用药后增加210ml,缓解率11%。胸片:双肺可见散在斑点状阴影,双肺中野明显,右肺中野病灶似“树芽状”。
按哮喘规范治疗1周,PEF改善,但仍未达正常。胸CT:双肺中野斑点状阴影,大小不均匀,延支气管走行分布,双下肺也可见散在病灶,血沉:34mm,活动性结核抗阳性,经纤支镜肺泡灌洗术检查,BALF中查到大量结核杆菌,结核-DNA阳性。肺TB新的临床分类是
A:肺外结核 B:干酪性肺炎 C:肺结核球 D:原发性肺结核 E:继发性肺结核 F:结核性胸膜炎 G: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H:浸润型肺结核 I:空洞型肺结核 J:原发综合征
患者男,52岁。低热干咳4个月,活动后气促2个月,体检:双下肺Velcro音,胸片双下肺弥漫性网状结节影,肺功能显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肺功能不应出现
A:肺活量降低 B:肺总量降低 C:残气量降低 D:CO
弥散量降低 E:FEV
/FVC降低
患者,男性,32岁,低热,干咳1个月。X线胸片示双下肺散在结节状阴影。血WBC及分类正常。反复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变化。体检无异常发现。
患者脑脊液墨汁染色涂片镜检见到带有透明夹膜的圆形病原体。该患者的诊断可能是
A:肺孢子菌感染 B:新型隐球菌感染 C:白念珠菌感染 D:卡氏肺囊虫感染 E:真菌感染
女性,35岁,干咳,低热5天就诊。查体:T 37.8℃,双下肺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胸片示双下肺片状阴影。血常规检查未见异常。
抗炎治疗7天,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并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复查X线胸片示双下肺片状影较前略扩大。对明确病因意义不大的检查是
A:开胸肺活检 B:肺部CT C: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D:血气分析 E:透壁肺活检
男患儿,1.5岁,发热3天,咳嗽,有痰不易咳出,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双肺散在湿哆音,白细胞总数及中性高,X线胸片:两下肺散在斑片阴影。
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支气管炎 B:急性喉炎 C:支气管肺炎 D:毛细支气管炎 E:支气管哮喘
某女性患者,36岁,干咳、低热5天就诊。查体:T 37.8℃,双下肺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胸片示双下肺片状阴影。血常规检查未见异常。
抗炎治疗7天,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并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复查X线胸片示双下肺片状影较前略扩大。对明确病因意义不大的检查是
A:开胸肺活检 B:肺部CT C: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D:血气分析 E:透壁肺活检
某男性患者,33岁,低热、干咳1个月。X线胸片示双下肺散在结节状阴影。血WBC及分类正常。反复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变化。体检无异常发现。
患者脑脊液墨汁染色涂片镜检见到带有透明夹膜的圆形病原体。该患者的诊断可能是
A:肺孢子菌感染 B:新型隐球菌感染 C:白念珠菌感染 D:卡氏肺囊虫感染 E:真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