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有其独特的结构及颗粒内容物,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特殊作用。

具有促进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是

A:血小板第3因子 B:微管,微丝和膜下细丝 C:血小板第4因子 D:血小板激活因子 E:血小板促生长因子

 血小板有其独特的结构及颗粒内容物,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特殊作用。

对维持血小板形态,释放和收缩起重要作用的是

A:血小板第3因子 B:微管,微丝和膜下细丝 C:血小板第4因子 D:血小板激活因子 E:血小板促生长因子

患者,女,26岁,因皮肤瘀点,瘀斑及月经过多,疑为慢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入院。

其血小板计数多在

A:<10x10/L B:(10~20)x10/L C:(30~80)x10/L D:(100~300)x10/L E:>300x10/L

女性,18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貌,牙龈出血,双下肢紫癜,月经多,肝脾肋下未触及,血红蛋白100g/L,白细胞10x10/L,血小板20x10/L,骨髓象提示巨核细胞增多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要点不包括

A:紫癜 B: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 C:脾明显肿大 D:骨髓巨核细胞增多 E:血小板计数减少

刘小姐,26岁。因皮肤瘀点、瘀斑及月经过多疑为慢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入院

其血小板计数就在

A:<20×10/L B:(20~60)×10/L C:(50~100)×10/L D:(30~80)×10/L E:>100×10/L

某女,19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貌,牙龈出血,双下肢紫癜,月经多,肝脾肋下未触及,血红蛋白100g/L,白细胞10×10/L,血小板20×10/L,骨髓象提示巨核细胞增多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要点不包括

A:紫癜 B: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 C:脾明显肿大 D:骨髓巨核细胞增多 E:血小板计数减少

某女性患者,29岁。月经量多3年,皮肤紫癜1周,体检双下肢可见点片状瘀斑,胸骨无压痛,肝、脾、淋巴结不大。血象:血红蛋白100g/L,白细胞6.6×10//L,血小板26×10/L。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两系比例及分布正常,巨核细胞126个/视野,其中颗粒型0.85,裸核0.15,无产板型巨核细胞。

此患者给予泼尼松50mg/d,治疗6周,出血症状有改善,复查血小板65×10/L,下一步治疗应为

A:维持原剂量,直至血小板升至正常后逐渐减少激素用量 B:加大激素用量至血小板升至正常 C:停用激素,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D:停用激素,做脾切除手术 E:换用细胞毒类免疫抑制剂

病例:某女,24岁,一年来反复下肢紫癫,月经过多,病前无月臣药史,肝不大脾可及,血红蛋白100g/L,白细胞5.4×10L,血小板25×10L,肝肾功能正常,LE细胞阴性,骨髓增生括跃,可见31个巨核细胞,其中幼稚型6个,颗粒型22个,产板型3个。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再障 B: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 C: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脾功能亢进 E:全身性红斑狼疮

女性,22岁。月经增多8个月,2周来牙龈出血,下肢皮肤散在出血点与瘀斑,血红蛋白78g/L,白细胞5.0×109/L,临床考虑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哪项检查是ITP的直接证据

A:PAIgG阳性 B:血小板寿命缩短 C:抗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自身抗体测定 D:骨髓涂片巨核细胞增生 E:外周血出现巨大血小板,出血时间延长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