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2岁,因发热15 d,面色苍白入院。查体:贫血貌,左颈部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胸骨压痛(+),脾肋下4 cm,全身散在出血点,血常规:WBC 43.52x10
/L,Hb 78 g/L,PLT 62x10
/L,骨髓检查原始细胞0.65,拟诊为急性白血病。
有关白血病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正确的是
A:只能用骨髓细胞进行培养 B:培养时应加入一定量的植物血凝素,以促使细胞分裂 C:加入秋水仙素的量和时间将影响分裂象的数量和染色体形态 D:培养基pH值,小牛血清质量及培养箱温度是培养成功的关键 E:混匀细胞时,吹打频度和力度要适宜 F:滴片的距离,滴加量会影响染色体分散效果 G:染色体标本制备后宜立即进行G显带 H:若发现染色体畸变,宜采用更多的显带技术深入研究
常见的染色体病不包括
A:猫叫综合征 B:21三体综合征 C:血友病 D:先天性心脏病 E: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
患者,女性,65岁,缓慢起病,有乏力,疲倦,常出现咳嗽,咽痛,血象检查有全血细胞减少,可见巨大红细胞,骨髓象出现两系病态造血,遗传学检查有克隆性染色体核型异常。
应鉴别的疾病有
A: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B: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急性白血病 D:缺铁性贫血 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某女性患者,65岁,缓慢起病,有乏力、疲倦,常出现咳嗽、咽痛,血象检查有全血细胞减少,可见巨大红细胞,骨髓象出现两系病态造血,遗传学检查有克隆性染色体核型异常。
应鉴别的疾病有
A: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B: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急性白血病 D:缺铁性贫血 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染色体病
A:马凡综合征 B:白化病 C:血友病 D:脑积水 E:13-三体综合征
某男性患者,33岁,乏力、纳差,左上腹饱胀感3个月来诊。体检:胸骨下段轻压痛,脾肋下5cm,质地坚实,无压痛。检验:Hb110g/L,WBC 62×10
/L,血小板18×10
/L,分类早幼粒细胞0.03(3%),中幼粒0.15(15%),晚幼粒0.20(20%),杆状粒0.25(25%),分叶核0.23(23%),嗜酸细胞0.07(7%),嗜碱细胞0.02(2%)。拟诊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关于Ph染色体的说法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Ph染色体是指9号染色体长臂远端与22号染色体的长臂易位,即t(9;22) B:Ph染色体阳性见于90%以上的慢粒病人 C:Ph染色体还可见于其他血液病,如急淋白血病 D:Ph染色体一般不因治疗而消失 E:Ph阳性慢粒预后较阴性者差
关于染色体病,不正确的叙述是()
A:B超检查可确诊 B:以常染色体数目异常为多见 C:染色体病的胎儿有时死于宫内,发生反复流产 D:21-三体综合征属染色体病 E:原位杂交技术可诊断
关于染色体病,不正确的叙述是()
A:B超检查可确诊 B:以常染色体数目异常为多见 C:染色体病的胎儿有时死于宫内,发生反复流产 D:21-三体综合征属染色体病 E:原位杂交技术可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