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气血流比值失调是肺部疾患引起呼吸衰竭最常见,最重要的机制。

关于肺泡通气血流比值失调,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是部分肺泡通气不足 B:可以是部分肺泡血流不足 C:是肺部病变引起呼吸衰竭的最重要机制,此时肺总通气量可不减少 D:PaO降低而PaCO不升高 E:可见于气道阻塞,总肺泡通气量降低而肺血流量未减少时

通气血流比值失调是肺部疾患引起呼吸衰竭最常见,最重要的机制。

部分肺泡通气血流比值失调常引起

A:PaO下降伴PaCO不增加 B:PaO下降伴PaCO增加 C:PaO不变伴PaCO增加 D:PaO不变伴PaCO下降 E:PaO上升伴PaCO下降

某男性患者,41岁,因吸入光气后呼吸费力2小时入院,给予面罩吸氧及激素、抗感染等治疗,患者病情无好转,呼吸困难加重,予BiPAP无创通气。

若患者需要呼吸机治疗时,其最佳的通气模式是

A:呼气末正压通气 B:压力支持通气 C:压力控制通气 D:容量控制通气 E: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某男性患者,73岁,因"胃穿孔,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急诊在全麻下行"胃穿孔修补,腹腔冲洗引流术",术后转入监护室,予呼吸机辅助通气。术后第二天,患者出现发热,体温39.1℃,呼吸急促、烦躁,呼吸机显示气道__报警。

在治疗过程中监测呼吸功的变化,以下除哪种情况外均可导致呼吸功增加

A:肺水肿 B:气道阻力增加 C:气道分泌物增多 D:镇静和肌松剂应用 E:呼吸机回路积水

某女性患者,31岁,溺水后出现呼吸困难来院。查体:神志清,急性病容,呼吸急促,呼吸42次/分,心率120次/分,口唇发绀,双肺可闻及广泛干湿性啰音。

如患者应用呼吸机,其最佳通气模式是

A:呼气末正压通气 B:压力支持通气 C:间歇指令通气 D:控制通气 E: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某男性患者,36岁,4天前因不慎划破皮肤后出现高热、皮肤瘀斑来院。查体:体温39.1℃,血压110/70mmHg,呼吸30次/分,心率107次/分,双肺呼吸音粗,下肢皮肤散在瘀点和瘀斑。血常规示白细胞18×10/L,血培养示金黄色葡萄球菌。

为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症,予以呼吸机辅助通气,通气模式应选择

A:高频通气 B:PEEP C:CPAP D:控制呼吸 E:反比呼吸

某女性患者,36岁,溺水后出现呼吸困难来院。查体:神志清,急性病容,呼吸急促,呼吸42次/分,心率120次/分,口唇发绀,双肺可闻及广泛干湿性啰音。

如患者应用呼吸机,其最佳通气模式是

A:呼气末正压通气 B:压力支持通气 C:间歇指令通气 D:控制通气 E: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某男性患者,75岁,因"胃穿孔,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急诊在全麻下行"胃穿孔修补,腹腔冲洗引流术",术后转入监护室,予呼吸机辅助通气。术后第2天,患者出现发热,体温39.1℃,呼吸急促、烦躁,呼吸机显示气道__报警。

在治疗过程中监测呼吸功的变化,下列情况均可导致呼吸功增加,除外

A:肺水肿 B:气道阻力增加 C:气道分泌物增多 D:镇静和肌松剂应用 E:呼吸机回路积水

某男性患者,66岁,因"反复咳嗽、咳痰、喘息10年,痰量增加、气促加重3天"收入院。查体:心率100次/分,呼吸26次/分,双肺可闻及广泛哮鸣音和肺底湿啰音,各心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下肢有水肿。血气分析:pH7.30,PaO53mmHg,PaCO59mmHg。

在积极药物和无创正压通气下,患者呼吸衰竭仍进行性恶化,需要有创机械通气的指征有

A:酸中毒(pH7.30~7.40) B:PaCO45~60mmHg C:呼吸频率>25次/分 D:PaCO>60mmHg E:严重呼吸困难,胸腹矛盾呼吸 F:呼吸抑制

某男性患者,66岁,因"反复咳嗽、咳痰、喘息10年,痰量增加、气促加重3天"收入院。查体:心率100次/分,呼吸26次/分,双肺可闻及广泛哮鸣音和肺底湿啰音,各心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下肢有水肿。血气分析:pH7.30,PaO53mmHg,PaCO59mmHg。

患者一般通气无法改善低氧状态和呼吸困难,需要无创正压通气的条件是

A:中至重度呼吸困难伴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并出现胸腹矛盾运动 B:患者痰液黏稠并且量多 C:中至重度酸中毒(pH7.30~7.40)和高碳酸血症(PaCO45~60mmHg) D:呼吸频率>25次/分 E:意识模糊 F:发绀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