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65岁,有吸烟史20年,糖尿病史10年,3年前出现行走时左下肢疼痛,休息数分钟后可缓解,当时未予重视。现因夜间睡觉时患肢持续性疼痛,严重影响睡眠入院检查。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左下肢皮肤粗糙,肌肉较对侧萎缩,双下肢未见皮肤缺损及溃疡,肢体远端冰凉,未扪及足背动脉搏动,左侧股动脉可闻及连续性杂音。
患者目前诊断为(提示 检查提示ABI为0.6,运动后下肢血压下降>20%,双下肢收缩压相差35 mmHg。)
A:血栓栓塞性脉管炎 B:急性动脉栓塞 C:多发性大动脉炎 D:闭塞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E:神经根压迫 F:神经性疼痛
患者男,65岁,有吸烟史20年,糖尿病史10年,3年前出现行走时左下肢疼痛,休息数分钟后可缓解,当时未予重视。现因夜间睡觉时患肢持续性疼痛,严重影响睡眠入院检查。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左下肢皮肤粗糙,肌肉较对侧萎缩,双下肢未见皮肤缺损及溃疡,肢体远端冰凉,未扪及足背动脉搏动,左侧股动脉可闻及连续性杂音。
患者目前诊断为(提示 检查提示ABI为0.6,运动后下肢血压下降>20%,两下肢收缩压相差35 mmHg。)
A:血栓栓塞性脉管炎 B:急性动脉栓塞 C:多发性大动脉炎 D:闭塞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E:神经根压迫 F:神经性疼痛
患者,男性.41岁,左下肢重度静脉曲张,足靴区明显色素沉着,每天久站,小腿及足部明显胀痛,病史7年。
能确定左下肢静脉是否通畅的检查方法是
A:波氏试验 B:屈氏试验 C:患肢静脉造影 D:大,小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E:患肢静脉压测定
男性,23岁,车祸造成脊柱骨折和脊髓损伤,现其双上肢迟缓性瘫痪,双下肢痉挛性瘫痪,躯干和四肢感觉消失。目前行颅骨牵引治疗。
牵引期间的护理措施中正确的是
A:用沙袋或颈托固定颈部 B:定时取下牵引锤,让病人休息 C:为给患肢保暖,可在牵引装置上盖被子 D:嘱病人根据颈部感觉自行调节牵引重量 E:骨牵引针孔处若有血痂应及时清除
患者,女,78岁,因左下肢骨折入院,给予患肢持续牵引复位。患者情绪紧张,主诉剧烈疼痛。
护士评估患者后,做出的护理诊断应排在首位的是
A:焦虑 B:躯体移动障碍 C:生活自理缺陷 D:疼痛 E: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患者,男性,26岁,不慎从高处坠落,诊断为颈椎骨折和左下肢骨折,行颅骨牵引和左下肢石膏固定,留置尿管。
该患者行颅骨牵引时应采取的体位是
A:半坐卧位 B:端坐卧位 C:中凹卧位 D:头低脚高位 E:头高脚低位
患者,男性,26岁,不慎从高处坠落,诊断为颈椎骨折和左下肢骨折,行颅骨牵引和左下肢石膏固定,留置尿管。
为患者翻身时,下列做法不妥的是
A:先去掉牵引再翻身 B:翻身时勿拖,拉患者 C:让患者尽量靠近护士再翻身 D:使重力线通过支持面保持平衡 E:翻身后应将左下肢放于适当位置
患者男性,75岁。左下肢麻木,发凉一年,局部皮肤苍白,近日疼痛难耐,尤以夜间加重不能入睡,左侧2,3足趾溃疡。
考虑患者患肢动脉闭塞,治疗方法不正确的是
A:严禁吸烟 B:防止受冷,受潮 C:热疗,促进血液循环 D:止痛 E:嘱患肢进行锻炼,尽早建立侧支循环
某男性患者,23岁,工人。半年前于工地施工中,不慎左脚被钉子刺伤,当时局部感染化脓,下肢红肿,约2周后逐渐恢复,此后左小腿又有数次疼痛和肿胀。2个月前左小腿疼痛、肿胀达到膝关节周围,收入院治疗症状有所减轻。4天前左下肢肿胀,疼痛加重,并有畏寒、发热。1天前开始咳嗽、咳痰,次晨咳痰带有少量血液,无胸痛。查体除发现左下肢水肿外,其他未见明显异常。
患者左下肢肿胀、疼痛、水肿的原因是
A:左股动脉血栓形成 B:左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C:左下肢骨髓炎 D:左下肢蜂窝织炎 E:左下肢脉管炎
某男性患者,56岁,活动后气促3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2个月入院。体检:血压100/75mmHg,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10次/分,房颤心律,心尖部Ⅱ级收缩期杂音,两肺少量湿啰音,颈静脉怒张,肝颈征阳性,肝肋下2cm,双下肢水肿。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
入院第3天突然出现左下肢麻木、疼痛、运动受限,体检见左下肢苍白、皮温低,左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目前最可能的是
A:左下肢丹毒 B: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C:左下肢浅静脉血栓形成 D:左下肢动脉栓塞 E:神经性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