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酸是存在于胆汁中的一大类胆烷酸的总称,成分较为复杂。按来源有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另按结构又有结合型和游离型。

属于结合胆汁酸的是

A:胆酸 B:脱氧胆酸 C:石胆酸 D:熊脱氧胆酸 E:甘氨胆酸

胆汁酸是存在于胆汁中的一大类胆烷酸的总称,成分较为复杂。按来源有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另按结构又有结合型和游离型。

属于次级胆汁酸的是

A:甘氨胆酸 B:脱氧胆酸 C:胆酸 D:熊脱氧胆酸 E:牛磺熊脱氧胆酸

患者男,42岁。体检彩超发现左肝上下径5.7cm,边缘锐利,肝包膜光整,血管纹理清晰,门静脉1.0cm,腔内未探及明显异常回声;肝内胆管未见扩张,肝实质回声均匀。左右肝可探及多个中等回声,左肝最大1.0cmx0.4cm,右肝最大10.5cmx7.5cmx6.3cm,位于右肝前后交界近下缘处,界清。彩超结果(提示:肝脏多发实性病变。CT检查右肝多个散在大小不等的团块状低密度灶,CT值30~48,最大径6.5cmx6.5cm,边缘尚清楚,局部肝包膜外膨,增强后右肝低密度灶明显缩小,部分病灶外周呈结节样强化,延迟低密度灶缩小,部分呈等密度改变,提示右肝占位病变。肝功能,AFP和CEA正常,HbsAg阴性。)

应与之鉴别的疾病最主要是(提示:肝脏多发实性病变。CT检查右肝多个散在大小不等的团块状低密度灶,CT值30~48,最大径6.5cmx6.5cm,边缘尚清楚,局部肝包膜外膨,增强后右肝低密度灶明显缩小,部分病灶外周呈结节样强化,延迟低密度灶缩小,部分呈等密度改变,提示右肝占位病变。肝功能,AFP和CEA正常,HbsAg阴性。)

A:肝囊肿 B:细菌性肝脓肿 C:肝腺瘤 D:肝癌 E:肝脂肪瘤

女性,44岁。反复右上腹痛,寒战,发热及黄疸1年,1周前病人又出现腹痛,黄疸,无明显发热,但黄疸加重,Murphy征(-),肝区叩击痛,B超示肝内外胆管扩张,内有强光团伴声影。

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肝左外叶内胆管有巢状结石及胆总管结石,应首选

A:胆囊造口+胆道探查+T形管引流术 B:胆囊切除+胆道探查+胆肠内引流术 C:胆囊切除+胆道探查+肝左外叶切除术 D:胆囊切除术+胆道探查+T形管引流术 E:胆道探查+肝左外叶切除+胆肠内引流术

女,45岁,明显的黄疸和瘙痒已一月,伴轻度乏力和纳差一般情况尚可,血A LT 200U,AKP,γ-GT,血胆固醇均升高,凝血酶原时间正常,B超示:肝内光密度较粗

肝内胆汁淤积与肝外梗阻性黄疸,鉴别诊断中首选而最常见的检查

A:逆行胆管造影 B:胆,肝,胰B超 C:食管,胃,小肠钡餐摄片 D:腹部CT E:腹部MRI

女性,58岁。9个月来巩膜及皮肤发黄,伴皮肤瘙痒来诊。体检:巩膜及皮肤明显黄染,肝肋下4 cm,质硬无压痛,脾肋下5 cm,考虑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主要病变在

A:肝细胞 B:毛细胆管 C:门管区胆管和胆小管 D:肝胆管 E:胆总管

某女性患者,42岁,6个月来皮肤及巩膜发黄,伴皮肤瘙痒来诊。体检:巩膜及皮肤黄染,肝肋下2cm,质硬无压痛,脾肋下5cm,考虑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主要病理改变在

A:肝细胞 B:肝内大胆管 C:门管区胆管和胆小管 D:肝管 E:胆总管

某女,59岁。9个月来巩膜及皮肤发黄,伴皮肤瘙痒来诊。体检:巩膜及皮肤明显黄染,肝肋下4cm,质硬无压痛,脾肋下5cm,考虑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主要病变在

A:肝细胞 B:毛细胆管 C:门管区胆管和胆小管 D:肝胆管 E:胆总管

某女性患者,57岁。因"皮肤发黄和尿黄"曾入住过传染病医院。近1个月来出现皮肤瘙痒,皮肤巩膜黄染,肝肋下4.5cm,ALT63U/L,AST57U/L,总胆红素205μmol/L,直接胆红素172μmol/L,血清IgG26.8g/L,AFP12μtg/L,HBsAg(-),HBV-DNA阴性。

如果抗核抗体和抗平滑肌抗体阳性,同时抗肝可溶性抗原抗体阳性,可考虑

A:自身免疫性肝炎Ⅰ型与Ⅱ型的重叠综合征 B:自身免疫性肝炎Ⅰ型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重叠综合征 C:自身免疫性肝炎Ⅰ型与Ⅲ型的重叠综合征 D:自身免疫性肝炎Ⅱ型与Ⅲ型的重叠综合征 E:自身免疫性肝炎Ⅱ型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重叠综合征 F:自身免疫性肝炎Ⅰ型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重叠综合征 G:自身免疫性肝炎Ⅱ型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重叠综合征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