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42岁,确诊肺结核并行抗结核治疗5个月,采用异烟肼,吡嗪酰胺,利福平,乙胺丁醇方案,近日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强直,活动受限。
出现上述不良反应的原因是 ( )
A:吡嗪酰胺所致的痛风样关节炎 B:乙胺丁醇代谢障碍 C:异烟肼的不良反应 D:利福平干扰RNA合成反应 E:未加用利尿剂
患者女性,37岁,患肺结核选用异烟胼和乙胺丁醇合用治疗。
乙胺丁醇的主要特征性不良反应是
A:心脏毒性 B:周围神经炎 C:肝脏损伤 D:视神经炎 E:肺纤维化
治疗结核病时乙胺丁醇与利福平合用的目的()
A:延缓耐药性产生 B:使药物进入病灶增多 C:延缓利福平的代谢 D:减轻注射疼痛 E:减少乙胺丁醇排泄
乙胺丁醇
A:抑制结核菌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合成 B:抑制菌体的RNA聚合酶,阻碍其RNA合成 C:干扰结核菌的酶活性,阻碍蛋白合成 D:杀灭吞噬细胞内酸性环境中的结核菌 E:干扰结核菌叶酸的合成过程,影响结核菌代谢
乙胺丁醇:()
A:影响骨、牙生长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球后视神经炎 D:周围神经炎 E:耳毒性
乙胺丁醇()。
A:影响骨、牙生长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球后视神经炎 D:周围神经炎 E:耳毒性
盐酸乙胺丁醇属于().
A:作为酶诱导剂可增强代谢酶活性,最初服药2周内导致进行性血药浓度下降和t1/2缩短 B:在体内被乙酰化酶代谢,具有高浓度此酶的个体代谢较快,需要调节给药剂量 C:在体内羟基氧化代谢为羧酸,失去生物活性,昼夜内口服量一半以上原型药物由尿排出 D:半衰期短,排泄快,因此使用剂量大,以及只对结核杆菌有效,故很少单独使用 E:在pH 5.5或更低时具有抗结核活性,使结核杆菌不能生长,口服吸收迅速
乙胺丁醇的化学名
A:(2R,2’R)-(+)-2,2’-(1,2-乙二基二亚氨基)-双-1-丁醇 B:4-吡啶甲酰肼 C:1-环丙基-6-氟-1,4-二氢-4-氧代-7-(1-哌嗪基)-3-喹啉羧酸盐酸盐一水合物 D:9-(2-羟乙氧甲基)鸟嘌呤 E:1-9-D-呋喃核糖基-1H-1,2,4-三氮唑-3-羧酰胺
乙胺丁醇的化学名为()
A:1-环丙基-6-氟-1,4-二氢-4-氧代-7-(1-哌嗪基)-3-喹啉羧酸 B:[2R,2[S一(R*,R*)]一R]一(+)-2,2,-(1,2-乙基二亚氨基)-双-1-丁醇 C:α-(2,4-二氟苯基)-α-(1H-1,2,4-__-1-基甲基-1H-1,2,4-__-1-基乙醇 D:9-(2-羟乙氧甲基)鸟嘌呤 E:1-β-D-呋喃核糖基-1H-1,2,4-三氮唑-3-羧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