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摘要: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
氯丙嗪的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包括:
A:抗精神病作用 B:镇吐作用 C:降温作用 D:加强中枢抑制剂的作用 E:镇静作用
有机磷农药中毒所出现的症状大致可分为毒蕈碱样症状,烟碱样症状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三大症候群: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A:由于副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导致内脏平滑肌,腺体以及汗腺等兴奋,产生与毒蕈碱中毒类似的症状 B:由于交感神经与运动神经受到刺激,导致交感神经节及横纹肌兴奋性增加而引起的症状 C: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倦乏无力,烦躁不安,发热,失眠,震颤,精神恍惚,言语不清,惊厥,昏迷等 D:鼻出血,齿龈出血,咯血,便血,尿血及有贫血出血,凝血时间延长等症状 E:主要为上唇发绀,全身发紫,指端呈紫蓝色,全身寒战,四肢发冷等症状
患儿女,5岁。发热1个月,伴双下肢疼痛1周入院。体检:体温38.5℃,稍苍白,下肢有少许散在出血点,浅淋巴结易触及,如绿豆至黄豆大,心,肺无异常,肝肋下2cm,脾不肿大,双下肢无明显关节红肿,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血红蛋白98g/L,白细胞数12x10
/L,中性粒细胞0.30,淋巴细胞0.70,骨髓细胞学检查证实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如系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应首先采取下列哪项治疗措施
A:规则三联鞘内注射8次 B:全身重新诱导缓解 C:大剂量MTX D:颅脑放射治疗 E:造血干细胞移植
患儿女,5岁。发热1个月,伴双下肢疼痛1周入院。体检:体温38.5℃,稍苍白,下肢有少许散在出血点,浅淋巴结易触及,如绿豆至黄豆大,心,肺无异常,肝肋下2cm,脾不肿大,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下列哪些因素是影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的危险因素
(提示:血常规:白细胞数12x10
/L,血红蛋白98g/L,中性粒细胞0.30,淋巴细胞0.70,骨髓细胞学检查:原幼淋巴细胞占78%。支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
A:诊断时白细胞计数大于50x10
/L B:染色体核型:t(9;22) C:泼尼松诱导治疗第8天外周血幼稚细胞为2.0x10
/L D:诊断时已发生睾丸白血病 E:年龄8个月 F:诊断时已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G:免疫表型为T细胞型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
氯丙嗪的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包括
A:抗精神病作用 B:镇吐作用 C:降温作用 D:加强中枢抑制剂的作用 E:镇静作用
决定神经系统病变部位主要依靠()。
A:详细病史询问 B:血生化检查 C:脑脊液结果 D:血常规检查 E:神经系统体检资料
决定神经系统病变部位主要依靠( )
A:详细病史询问 B:血生化检查 C:脑脊液结果 D:血常规检查 E:神经系统体检资料
神经系统是指().
A:中枢神经系统 B:周围神经系统 C: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