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45岁。肝区隐痛1个月,有肝炎史20年。查体:肝肋下3cm,质中硬,无腹水。
要排除肝癌,首选的检查是:
A:AFP,B超和肝功能 B:肝功能和B超 C:肝功能和CT D:AFP和肝核素扫描 E:AFP和乙型肝炎5项指标
女,68岁。有肝硬化病史8年余,近1年来常出现肝区疼痛,乏力,发热等症状,抽血查甲胎蛋白增高。2小时前突然发生腹部剧痛,有压痛,反跳痛,并伴有腹膜刺激征,血压下降,腹腔穿刺有大量不凝的血性液体。
病人1年来出现肝区疼痛的原因最可能为
A:肝大压迫周围神经所致 B:肝肿瘤增大迅速使肝包膜张力增大所致 C:癌细胞侵犯周边神经所致 D:肋间神经过敏所致 E:过度疲劳所致
男性,52岁,低热,肝区胀痛2个月并消瘦,近3周发现尿黄,巩膜黄染。18年前发现HBsAg(+),8年前被确诊为肝硬化。
如果查体时肝大,质硬,肝区压痛,此病人最可能诊断是
A:Budd-Chiari综合征 B:肝硬化失代偿期 C:肝脓肿 D:原发性肝癌 E:肝血管瘤
患儿,女,3周,出生后一周开始出现黄疸,持续不退,并进行性加重。排灰白色便。体检:肝大,脾大。实验室检查:血清结合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持续增高。肝转氨酶轻度升高。尿胆红素阳性。
如果检查中肠道内持续未见放射性,为了与新生儿肝炎鉴别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A:超声 B:口服苯巴比妥,连续7~10天,然后再行动态肝胆显像 C:CT D:ERCP E:MRI
某女性患儿,3周,出生后一周开始出现黄疸,持续不退,并进行性加重。排灰白色便。体检:肝脏肿大,脾大。实验室检查:血清结合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持续增高。肝转氨酶轻度升高。尿胆红素阳性。
如果检查中肠道内持续未见放射性,为了与新生儿肝炎鉴别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A:超声 B:口服苯巴比妥,连续7~10天,然后再行动态肝胆显像 C:CT D:ERCP E:MRI F:胃镜 G:超声
某女性患者,动物饲养员,肝区隐痛、食欲缺乏 1个月余,查体触诊肝脏饱满,实验室检查白细胞略增高,CT平扫见肝脏多个囊性低密度病灶,大小不一,边界清晰,部分病灶其内可见钙化。
若出现以下哪种影像学征象,对诊断肝棘球蚴囊肿有极大帮助
A:囊肿直径大于5cm B:注射造影剂后病灶明显强化 C:肝门区见多个肿大淋巴结 D:母囊内可见子囊 E:以上都不是
某男性患者,74岁,肝区偶感不适,腹胀、消瘦乏力,行MRI检查,如图。 
肝门区胆管癌(Klatskin瘤)最常见的MRI表现为
A:肝门区大肿块 B:肝门区胆管腔内充盈缺损 C:肝内胆管扩张,肝总管及胆总管无扩张 D:胆囊明显缩小 E:肝内及淋巴结转移病灶 F:周围见多个淋巴结肿大
用于放射性核素肝扫描的是( )
A:金-198 B:钴-60 C:原发性肝癌伴肝硬化 D:多发性肝癌 E:肝癌远处转移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治疗8个月后,血小板上升为30×109/L,仍有出血症状,51Cr标记血小板扫描脾区的放射指数比值较高,进一步治疗可选用()
A: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B:脾切除 C:免疫抑制剂 D:大量甲泼尼龙 E:去氨加压素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治疗8个月后,血小板上升为30×109/L,仍有出血症状,51Cr标记血小板扫描脾区的放射指数比值较高,进一步治疗可选用()
A: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B:脾切除 C:免疫抑制剂 D:大量甲泼尼龙 E:去氨加压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