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患者,女,29岁,因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入院,入院查血小板4×10/L,有发热和牙龈出血,给患者输注一个单位机采血小板后,第二天复查血小板6×10/L,牙龈出血症状好转。

下述哪项措施不能降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率

A:进行预防性的血小板输注 B:积极治疗并发症 C:输血前进行血小板配型 D:用特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血小板后再进行输注 E:使用免疫球蛋白降低抗原-抗体的反应强度

某男性患者,35岁,因交通事故致肝脾破裂手术治疗,术中输贮存全血4500ml,新鲜浓缩血小板2个治疗量,出现皮肤发冷,青紫,血压95/70mmHg,创面渗血不止。化验:血清钾6.5mmol/L,血清钙1.85mmol/L,血液红细胞计数2.6×10/L,血小板计数为40×10/L,Hb10lg/L,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激酶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稍降低。并出现手足抽搐症状,心电图显示Q-T间期延长,并伴有心律不齐。

根据患者病情,下列血液成分制剂必要的是

A:红细胞悬浮液 B:浓缩血小板 C:新鲜冰冻血浆 D:浓缩白细胞 E:冷沉淀

血液科患者,女,27岁,因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入院,入院查血小板4×10/L,有发热和牙龈出血,给患者输注一个单位机采血小板后,第二天复查血小板6×10/L,牙龈出血症状好转。

下述措施能降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率

A:进行预防性的血小板输注 B:积极治疗并发症 C:输血前进行血小板配型 D:用特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血小板后再进行输注 E:使用免疫球蛋白降低抗原一抗体的反应强度

血液科患者,女,28岁。因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入院,入院查血小板4×10/L,有发热和牙龈出血,给患者输注一个单位机采血小板后,第二天复查血小板6×10/L,牙龈出血症状好转。

下述哪项措施不能降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率

A:进行预防性的血小板输注 B:积极治疗并发症 C:输血前进行血小板配型 D:用特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血小板后再进行输注 E:使用免疫球蛋白降低抗原-抗体的反应强度

某男性患者,36岁。因交通事故致肝脾破裂手术治疗,术中输贮存全血4500ml,新鲜浓缩血小板2个治疗量,出现皮肤发冷,青紫,血压95/70mmHg,创面渗血不止。化验:血清钾6.5mmol/L,血清钙1.85mmol/L,血液红细胞计数2.6×10/L,血小板计数为40×10/L,Hb 101g/L,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激酶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稍降低。并出现手足抽搐症状,心电图显示Q-T间期延长,并伴有心律不齐。

根据患者病情,下列血液成分制剂不必要的是

A:红细胞悬浮液 B:浓缩血小板 C:新鲜冰冻血浆 D:浓缩白细胞 E:冷沉淀

患者,男性,60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年,全身多处瘀斑3d。拟静脉给予浓缩血小板悬液15U治疗。输注浓缩血小板悬液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A:血库取血后应尽早输注 B:输注前2位护士“三查八对” C:输注前后均需给予少量生理盐水 D:输注速度20~30滴/min E:输注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

患者,男性,60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年,全身多处瘀斑3d。拟静脉给予浓缩血小板悬液15U治疗。输注浓缩血小板悬液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A:血库取血后应尽早输注 B:输注前2位护士“三查八对” C:输注前后均需给予少量生理盐水 D:输注速度20~30滴/min E:输注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

患者,女,50岁,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年,全身多处瘀斑3天入院。医嘱:浓缩血小板悬液15Uivdrip。以下输注浓缩血小板悬液的做法错误的是()

A:从血库取血回来后应尽早输注 B:输注前需2位护士进行三查八对 C:输注前后均需要输入少量生理盐水 D:输注速度调节至20~30滴/分 E:输注过程中应加强巡视患者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