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68岁,因“消瘦,便秘2年”来诊。3年前确诊为2型糖尿病,平时以二甲双胍和格列美脲治疗,血糖控制良好。查体:身高158 cm,体重50 kg;无突眼和水肿,甲状腺I1度肿大,质地中等,未触及结节;HR 72次/min,律齐;双下肢无水肿。
本患者可能合并的疾病是
A:甲状腺淋巴瘤 B: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 C:桥本甲状腺炎 D:恶性贫血 E: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患者女,68岁,因“消瘦,便秘2年”来诊。3年前确诊为2型糖尿病,平时以二甲双胍和格列美脲治疗,血糖控制良好。查体:身高158 cm,体重50 kg;无突眼和水肿,甲状腺I1度肿大,质地中等,未触及结节;HR 72次/min,律齐;双下肢无水肿。
如果患者合并甲状腺结节与功能减退,下列治疗方案中错误的是
A:甲状腺激素替代 B:小剂量泼尼松调节免疫功能 C:限制高碘饮食 D:积极调整抗糖尿病药物的剂量 E:给予硒制剂
患者女,12岁,因“多饮,多食,多尿伴体重减轻15 d”来诊。无恶心,呕吐。无糖尿病家族史。查体:生命体征正常;体型偏瘦;心,肺正常;腹软,无压痛。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13.9 mmol/L,餐后2 h血糖24.8 mmol/L;尿酮体阳性,血酮体弱阳性。诊断:1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酮症。
该患者诊断1型糖尿病的依据是
A:起病年龄小 B:症状典型 C:自发酮症倾向 D:初诊时血糖高 E:无糖尿病家族史 F:血,尿酮体阳性
1型糖尿病者首选的药物是
A:胰岛素 B:格列喹酮 C:二甲双胍 D:普伐他汀 E:阿卡波糖
某男,36岁,多饮多尿乏力,被诊断2型糖尿病3年。服用二甲双胍1.5g/d,格列本脲7.5mg/d治疗,效果欠佳。HbAlc在8%~10%,1年来听力减退,母亲和哥患糖尿病并耳聋。ICA(-),GAD抗体阴性,身高165cm,体重45kg。电测听示神经性耳聋。
本例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1型糖尿病 B:2型糖尿病 C:缓慢进展1型糖尿病 D:线粒体基因3243A-G突变糖尿病 E: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糖尿病
某男,36岁,多饮多尿乏力,被诊断2型糖尿病3年。服用二甲双胍1.5g/d,格列本脲7.5mg/d治疗,效果欠佳。HbAlc在8%~10%,1年来听力减退,母亲和哥患糖尿病并耳聋。ICA(-),GAD抗体阴性,身高165cm,体重45kg。电测听示神经性耳聋。
本例病人最好的控制糖尿病的治疗方案是
A:停用二甲双胍,改用胰岛素 B:睡前直接加用低精蛋白胰岛素(中效胰岛素) C:停用口服药物,换用胰岛素 D:加用阿卡波糖 E:加用胰岛素增敏剂
某女性患者,64岁,因“消瘦、便秘2年”来诊。3年前确诊为2型糖尿病,平时以二甲双胍和格列美脲治疗,血糖控制良好。查体:身高158 cm,体重50 kg;无突眼和水肿,甲状腺Ⅰ度肿大,质地中等,未触及结节;HR 72次/min,律齐;双下肢无水肿。
本患者可能合并的疾病是
A:甲状腺淋巴瘤 B: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 C:桥本甲状腺炎 D:恶性贫血 E: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某男性患者,76岁,诊断:充血性心衰,高血压Ⅲ级,极高危,高脂血症,糖尿病,予硝苯地平、氯沙坦、氢氯噻嗪、安体舒通、辛伐他汀、二甲双胍、药物治疗。
双胍类降糖药的作用机制不包括
A:促进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 B:使肌肉组织无氧酵解增加 C:拮抗抗胰岛素因子 D: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 E:竞争性抑制葡萄糖苷酶 F:刺激β细胞分泌胰岛素 G:抑制糖异生
为研究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需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60mg/kg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
造模成功后,实验组以二甲双胍灌胃,大鼠常用灌胃量是
A:0.2~0.8ml B:1~4ml C:2~8ml D:10~15ml E:5~10ml
患者,女,55岁,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目前药物治疗方案如下:
关于本病例患者服用二甲双胍注意事项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腹痛,腹泻,腹胀 B:服药期间不要饮酒,以免引起低血糖 C:若出现低血糖反应,应立即饮用蔗糖水 D:服药过程中适当补充维生素B12 E:若使用碘造影剂进行增强CT检查,需提前停用二甲双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