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66岁,因“双眼视物模糊2个月”入院。诊断为垂体瘤,拟行经蝶垂体瘤切除术。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血压控制于(140~160)/(80~90)mmHg;糖尿病病史6年,空腹血糖维持于6.0~7.0mmol/L;青光眼病史2年。

对该患者进行控制性降压,正确的是

A:术中MAP维持于50~60mmHg B:若以降低基础收缩压的30%为标准降压,时间不应超过3h C:过度通气应避免使PaCO<25mmHg D:单次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30mg/kg,可使收缩压及舒张压降低25% E:钙通道阻断剂对房室传导的抑制作用较弱,可作为控制性降压的辅助用药

患者女,66岁,因“双眼视物模糊2个月”入院。诊断为垂体瘤,拟行经蝶垂体瘤切除术。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血压控制于(140~160)/(80~90)mmHg;糖尿病病史6年,空腹血糖维持于6.0~7.0mmol/L;青光眼病史2年。

关于控制性降压原则,叙述错误的是

A:保证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量,满足机体的需要 B:在满足手术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维持较高的血压水平 C:降压界限为MAP不低于基础血压的20% D:慢性高血压患者保持脑血管自身调节所需的脑灌注压水平更高 E:在麻醉状态下,机体通常对降压药的反应比较敏感,应注意防止降压速度过快

男性,66岁。既往有高血压痛史8年,自行口服抗高血压药,控制良好,拟行胃癌根治术。术前血压170/100mmHg,心率84次/分,心电图示电轴左偏,心脏顺钟向转位,胸片示心脏增大,肝,肾功能无异常。在静吸复合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诱导后当异氟烷浓度达1.6MAC时,血压降至95/50mmHg,心率为118次/分,ECG出现多个室性期前收缩。

下列抗高血压药的药理作用哪项不对

A:利血平可引起心动过缓,使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敏感 B:可乐定突然停药可引起高血压危象 C:氢氯噻嗪应用后可引起血容量减少和高血糖 D:硝苯地平可增强肌松药的肌松效应 E:普萘洛尔能阻滞β-肾上腺素能受体,导致心动过缓,支气管扩张

患者,男性,50岁,因头晕二年就诊,门诊查心率70次/分,血压165/85mmHg,余未发现异常,以高血压收住院。

该患者诊断为高血压,按高血压分级,应为

A:高血压1级 B:高血压2级 C:高血压3级 D:高血压2级,高危

某男性患者,51岁,因头晕二年就诊,门诊查心率70次,血压165/85mmHg,余未发现异常,以高血压收住院,问题:

该患者诊断为高血压,按高血压分级,应为

A:高血压1级 B:高血压2级 C:高血压3级 D:高血压2级,高危

慢性肾小球肾炎继发肾性高血压的血压控制。

尿蛋白<1g/24h,理想的血压控制目标是

A:<160/95mmHg B:<140/90mmHg C:<140/85mmHg D:<135/85mmHg E:<130/80mmHg

慢性肾小球肾炎继发肾性高血压的血压控制。

血肌酐<200μmol/L,控制高血压首选药物为

A:呋塞米 B:氢氯噻嗪 C:哌唑嗪 D: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E:β受体阻滞剂

慢性肾小球肾炎继发肾性高血压的血压控制。

若血肌酐>450μmol/L,为控制高血压不应选用

A: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B:哌唑嗪 C:钙离子阻滞剂 D:呋塞米 E:β受体阻滞剂

患者,男,56岁。有高血压病史4年。体检:血压156/96mmHg,无主动脉狭窄。医师处方依那普利片控制血压。

服用2个月后,血压控制未达标,经进一步检查,该患者伴有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宜联合应用的药品是(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6 C:维生素C D:烟酸 E:叶酸

赵某,男,55岁,农民。3年前因清晨起床后头痛、呕吐,被诊断为高血压,因经济较困难,间断服用"北京降压0号",血压波动在140/90~150/100mmHg,自认为控制良好。平素嗜好吸烟、饮酒。此次因与人争吵后出现剧烈头痛,自测血压为180/120mmHg,而后急诊入院。

若病人被诊断为高血压急症,对其降压的原则是

A:快速降压 B:2小时内将血压降至140/90mmHg C:1小时内平均动脉压的降低幅度超过治疗前水平的25% D:6小时内将血压降至130/80mmHg E:控制性降压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