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40岁,左上腹包块2年余,近半个月高热,全身骨关节疼痛,脾大平脐;检验结果:红细胞2.0x10/L,白细胞300x10/L,血小板40x10/L,分类示原粒细胞0.15,早幼粒细胞0.25,杆状核粒细胞0.12,分叶核粒细胞0.4,嗜酸性粒细胞0.08;NAP活力轻度增高,考虑为CML白血病急变

下列关于CML白血病急变期的诊断标准正确的是

A:原始细胞(I1型+I2型)在血和(或)骨髓中>10% B:外周血中嗜碱粒细胞>20% C:外周血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30% D:NAP积分减低甚至0分 E:染色体检查仅有Ph染色体出现

男性,32岁,因乏力和发热2周,检查发现贫血和血小板减少,骨髓检查确诊为急性白血病

鉴别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常用组化检查为

A:糖原染色和过氧化物酶染色 B:糖原染色和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C:过氧化物酶染色和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D:糖原染色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E: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患者女性,28岁。因发热,头晕,纳差,乏力2周入院就诊,查血象提示血红蛋白78g/L,血小板30x10/L,骨髓检查确诊为急性白血病。

鉴别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细胞染色检查为

A:糖原染色和过氧化物酶染色 B:糖原染色和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C:过氧化物酶染色和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D:糖原染色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E: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急粒白血病

A:可见Auer小体 B: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为主,中心淡染区扩大 C:细胞中含粗大嗜天青颗粒,比例>30% D:骨髓增生低下,造血细胞减少 E:红细胞中有染色质小体

某男,31岁,因乏力和发热2周,检查发现贫血和血小板减少,骨髓检查确诊为急性白血病

鉴别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常用组化检查为

A:糖原染色和过氧化物酶染色 B:糖原染色和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C:过氧化物酶染色和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D:糖原染色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E: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某女性患者,29岁,因发热、头晕、纳差、乏力2周入院就诊,查血象提示血红蛋白78g/L,血小板30×10/L,骨髓检查确诊为急性白血病。

鉴别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细胞染色检查为

A:糖原染色和过氧化物酶染色 B:糖原染色和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C:过氧化物酶染色和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D:糖原染色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E: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某男性患者,33岁,因乏力和发热2周,检查发现贫血和血小板减少,骨髓检查确诊为急性白血病。

鉴别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常用组化检查为

A:糖原染色和过氧化物酶染色 B:糖原染色和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C:过氧化物酶染色和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D:糖原染色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E: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急粒白血病()

A:可见Auer小体 B: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为主,中心淡染区扩大 C:细胞中含粗大嗜天青颗粒,比例>30% D:骨髓增生低下,造血细胞减少 E:红细胞中有染色质小体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