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12岁,发病1天来寒战高热,头痛,精神萎靡。于12月1日入院。皮肤散在出血及瘀斑。腰穿颅压250mmH2O,脑脊液混浊,细胞数4800乘以十的六次方/L,多核90%,蛋白2.8g/L,糖及氯化物明显降低。

确诊本病人诊断的依据是

A:颅压高低 B:脑脊液白细胞数 C:脑脊液培养细菌 D:脑脊液化验检查 E:脑脊液白细胞分类

患儿女,10岁。近6天来先出现双下肢无力,发麻,继之出现双上肢无力。检查:呼吸每分钟20次,颅神经无异常,心,肺无异常,双上肢肌力4级,双下肢肌力3级,肌张力低下,膝腱反射消失,巴氏征阴性,双下肢痛觉,触觉及深感觉存在。脑脊液压力正常,蛋白定量1.0g/L,细胞数8x10/L。

典型的脑脊液细胞-蛋白分离现象一般出现于

A:起病后1~3天内 B:起病后4~7天内 C:起病后1周~1个月 D:起病后1~2个月 E:起病后1~3个月

女孩,10个月。吃奶后频繁呕吐,眼神呆滞,意识模糊,前囟隆起。脑脊液检查白细胞数1000x10/L,糖2.0mmol/L,氯化物112mmol/L,蛋白0.75g/L。

假如经抗生素治疗1周后体温下降,脑脊液白细胞数降至10x10/L,体温正常,精神好转,继续原方案治疗3天后体温又上升,达39℃,并出现频繁呕吐,前囟膨隆。应首先考虑哪项诊断( )

A:合并脑疝 B:合并脑积水 C:合并脑脓肿 D:脑膜炎症加重 E:合并硬膜下积液

某男性患者,25岁,因发热、头痛、呕吐1周入院。查体:T38.4℃,颈项强直。脑脊液细胞计数,有核细胞数为415×10/L,主要为淋巴细胞。

以下对该患者脑脊液性状描述正确的是

A:明显混浊,静置1~2小时可形成凝块或沉淀物 B:呈毛玻璃样轻度混浊,静置12~24小时后,表面可有纤细的网膜形成 C:脑脊液呈黄色胶冻状 D:脑脊液呈灰白色 E:呈毛玻璃样轻度混浊,静置1~2小时可形成凝块或沉淀物

某男性患者,25岁,因发热、头痛、呕吐1周入院。查体:T38.4℃,颈项强直。脑脊液细胞计数,有核细胞数为415×10/L,主要为淋巴细胞。

对该患者脑脊液生化检查最可能出现的组合结果是

A:蛋白质增加,葡萄糖增加,氯化物增加 B:蛋白质增加,葡萄糖减少,氯化物增加 C:蛋白质增加,葡萄糖减少,氯化物减少 D:蛋白质增加,葡萄糖正常,氯化物减少 E:蛋白质增加,葡萄糖减少,氯化物正常

某男性患者,25岁。因发热、头痛、呕吐1周入院。查体:T38.4℃,颈项强直。脑脊液细胞计数,有核细胞数为415×10[~6.gif" />/L,主要为淋巴细胞。

以下对该患者脑脊液性状描述正确的是

A:明显混浊,静置1~2小时可形成凝块或沉淀物 B:呈毛玻璃样轻度混浊,静置12~24小时后,表面可有纤细的网膜形成 C:脑脊液呈黄色胶冻状 D:脑脊液呈灰白色 E:呈毛玻璃样轻度混浊,静置1~2小时可形成凝块或沉淀物

某男性患者,25岁。因发热、头痛、呕吐1周入院。查体:T38.4℃,颈项强直。脑脊液细胞计数,有核细胞数为415×10[~6.gif" />/L,主要为淋巴细胞。

对该患者脑脊液生化检查最可能出现的组合结果是

A:蛋白质增加,葡萄糖增加,氯化物增加 B:蛋白质增加,葡萄糖减少,氯化物增加 C:蛋白质增加,葡萄糖减少,氯化物减少 D:蛋白质增加,葡萄糖正常,氯化物减少 E:蛋白质增加,葡萄糖减少,氯化物正常

某男性患者,25岁,因发热、头痛、呕吐1周入院。查体:T38.4℃,颈项强直。脑脊液细胞计数,有核细胞数为415×106/L,主要为淋巴细胞。

对该患者脑脊液生化检查最可能出现的组合结果是

A:蛋白质增加,葡萄糖增加,氯化物增加 B:蛋白质增加,葡萄糖减少,氯化物增加 C:蛋白质增加,葡萄糖减少,氯化物减少 D:蛋白质增加,葡萄糖正常,氯化物减少 E:蛋白质增加,葡萄糖减少,氯化物正常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