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女,13岁,因“脱发及反复口腔无痛性溃疡3年,手指遇冷疼痛,苍白,继之发紫2年”来诊。温暖后手指症状消失。追问病史,夏天阳光照射后皮肤易出现红斑,门诊疑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收住院。

经系列检查后,明确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检查结果为

A: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 B:抗核抗体(+),抗Sm抗体(+) C: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尿蛋白(+++) D:Coombs试验(+),血小板,白细胞减少 E:抗双链DNA(+)或梅毒血清学假阳性

女性,43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查血小板11x10/L

经足量的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后,查血小板20x10/L,进一步治疗应选择

A:继续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B:免疫抑制剂 C:脾切除 D:输血小板 E:抗纤溶药物

女性,18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貌,牙龈出血,双下肢紫癜,月经多,肝脾肋下未触及,血红蛋白100g/L,白细胞10x10/L,血小板20x10/L,骨髓象提示巨核细胞增多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要点不包括

A:紫癜 B: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 C:脾明显肿大 D:骨髓巨核细胞增多 E:血小板计数减少

女性,52岁,既往患系统性红斑狼疮,因发热,意识模糊,精神异常,黄疸,血尿3天入院。血常规:白细胞10.6x10/L,血小板50x10/L,HGB60g/L,网织红细胞升高,间接胆红素升高,红细胞脆性试验0.6%。尿常规:红细胞(+++),隐血(+++),蛋白(++)。血片中见大量红细胞碎片。BT延长,PT,PCT正常。骨髓红系,巨系增生活跃

患者发生贫血的机制是

A:自身抗体破坏红细胞 B:红细胞生成减少 C:促红素分泌不足 D:红细胞血管内机械性破坏 E:以上都不是

女性,43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查血小板11x10/L。

经足量的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后,查血小板20x10/L,进一步治疗应选择

A:继续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B:免疫抑制剂 C:脾切除 D:输血小板 E:抗纤溶药物

某女,43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检查血小板11×10[d64e06cb-fa32-4d11-8109-d32652a7c355.jpeg" />/L。

上述患者切脾后血小板计数仍低于20×10/L。下述难治性ITP治疗的论述,通常选用的是

A:预防性输血小板可防止大出血 B:应用长春新碱可能使患者得到缓解 C:在月经期出血者应行子宫切除术治疗 D:中医药治疗 E:以上所述均不正确

血液科患者,女,29岁,因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入院,入院查血小板4×10/L,有发热和牙龈出血,给患者输注一个单位机采血小板后,第二天复查血小板6×10/L,牙龈出血症状好转。

下述哪项措施不能降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率

A:进行预防性的血小板输注 B:积极治疗并发症 C:输血前进行血小板配型 D:用特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血小板后再进行输注 E:使用免疫球蛋白降低抗原-抗体的反应强度

血液科患者,女,27岁,因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入院,入院查血小板4×10/L,有发热和牙龈出血,给患者输注一个单位机采血小板后,第二天复查血小板6×10/L,牙龈出血症状好转。

下述措施能降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率

A:进行预防性的血小板输注 B:积极治疗并发症 C:输血前进行血小板配型 D:用特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血小板后再进行输注 E:使用免疫球蛋白降低抗原一抗体的反应强度

血液科患者,女,28岁。因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入院,入院查血小板4×10/L,有发热和牙龈出血,给患者输注一个单位机采血小板后,第二天复查血小板6×10/L,牙龈出血症状好转。

下述哪项措施不能降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率

A:进行预防性的血小板输注 B:积极治疗并发症 C:输血前进行血小板配型 D:用特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血小板后再进行输注 E:使用免疫球蛋白降低抗原-抗体的反应强度

某女性患者,44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查血小板11×10/L。

经足量的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后,查血小板20×10/L,进一步治疗应选择

A:继续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B:免疫抑制剂 C:脾切除 D:输血小板 E:抗纤溶药物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