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细菌对某些药物天然耐药或存在生理屏障等原因,故有些细菌对某些药物无须进行药敏试验,或不同部位分离的细菌所检测的药物有所不同。

关于肠杆菌科药物敏感性试验的药物选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粪便中分离的沙门菌和志贺菌株,只常规试验并报告氨苄西林,喹诺酮和TMP/SMZ B:沙门菌属的肠道外感染分离株,需测试并报告氯霉素和一种三代头孢菌素 C:对CSF 分离株,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将取代头孢噻吩和头孢唑啉被试验和报告 D: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需常规筛选zongBL E:变形杆菌可迁徙到某些抗菌药物抑菌环内生长,因此变形杆菌抑菌环内由于迁徙出现的淡淡云雾样生长可忽略不计

 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的影响因素很多,如培养基,含药纸片,菌悬液浓度,实验过程及结果测量等。

关于MH培养基,不正确的是

A:平板厚度应为4 mm B:pH应为7.2~7.4 C:Mg和Ca和等离子的含量不会影响结果 D:普通储存条件(2~8 ℃)下可使用7 d E:MH培养基中的胸腺嘧啶核苷和胸腺嘧啶含量应尽可能低

 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的影响因素很多,如培养基,含药纸片,菌悬液浓度,实验过程及结果测量等。

关于质量控制,错误的是

A:实验室应保存有标准菌株 B:每批新的MH琼脂和含药纸片必须用质控菌株进行检测 C:新纸片每周1次用标准菌株检测试验结果 D:在连续20个试验的结果中只能有1个结果超出范围,有1个以上的结果超出即认为是失控,需要寻找原因加以纠正 E:只有在符合特定条件时才可减少质控测定次数

患者女,20岁,学生,因“畏寒,发热,腹痛,腹泻15 d,咳嗽,咳痰1周”来诊。15 d前急起畏寒,发热,腹痛,腹泻,排粪5~6次/d,糊状,有时呈暗红色。甲硝唑治疗1周,病情缓解。近1周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血,有时痰呈铁锈色。半年前有生食溪蟹史。查体:T 38 ℃;急性病容,双肺呼吸音粗,右下肺可闻及少许湿性啰音;肝肋下1 cm。血常规:WBC 25x10 /L,N 0.45,L 0.20,E 0.35。胸部X线片:右下肺有大小不等,边缘不清的片状阴影,少量胸腔积液。

本病的确诊试验是

A:粪,痰直接涂片镜下找虫卵或血清学检查 B:胸部X线片 C:血培养+药敏试验 D:骨髓培养 E:支气管镜检查,必要时活检

郑女士因拟诊肾盂肾炎在门诊做中段尿培养及药敏试验。

郑女士确诊为肾盂肾炎,给予口服氟哌酸并肌注庆大霉素,护士作以下用药指导,其中错误的是

A:用药前先做尿细菌培养 B:用药后尿检(-)仍需用药3~5d C:停药后再复查尿常规(-)即为痊愈 D:出现眩晕应立即停用庆大霉素 E:口服氟哌酸可能出现厌食,恶心

某女性患者,31岁,咳嗽,咳黄脓痰3天。查体:双肺呼吸音粗,胸片示双肺纹理粗乱,诊断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

已行痰培养+药敏检查,在结果报告之前,不常选用的抗生素是

A:红霉素 B:青霉素 C:妥布霉素 D:头孢克洛 E:左氧氟沙星

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的影响因素很多,如培养基、含药纸片、菌悬液浓度、实验过程及结果测量等。

关于MH培养基,不正确的是

A:平板厚度应为4 mm B:pH应为7.2~7.4 C:Mg和Ca和等离子的含量不会影响结果 D:普通储存条件(2~8 ℃)下可使用7 d E:MH培养基中的胸腺嘧啶核苷和胸腺嘧啶含量应尽可能低

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的影响因素很多,如培养基、含药纸片、菌悬液浓度、实验过程及结果测量等。

关于质量控制,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应保存有标准菌株 B:每批新的MH琼脂和含药纸片必须用质控菌株进行检测 C:新纸片每周1次用标准菌株检测试验结果 D:在连续20个试验的结果中只能有1个结果超出范围,有1个以上的结果超出即认为是失控,需要寻找原因加以纠正 E:只有在符合特定条件时才可减少质控测定次数

缓慢生长分枝杆菌药敏试验比例法的推荐培养基为

A:M-H培养基 B:血M-H培养基 C:HTM D:Middlebrook7Hl0 E:GN培养基

关于直接药敏试验叙述错误的是()。

A:直接药敏试验快速,接种标本后次日即可发出报告 B:直接药敏试验不足之处在于试验时接种量难以标准化 C:直接药敏试验报告后不需再用纯培养菌落做药敏试验 D:直接药敏试验对混有杂菌和混合感染的标本不易明确其结果 E:评定直接药敏试验结果时必须谨慎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