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44岁。反复发作腹泻3年,每于受冷,饮食不当或疲劳后发作,大便果酱色,每日4~5次,时有血相混,便时腹痛,便后缓解,大便量多。纤维结肠镜检距肛门8 cm处有口小底大,边缘清楚的溃疡多个,表面有渗血。
假如病人为脓血便,伴里急后重感,纤维结肠镜检示直肠及乙状结肠黏膜充血,水肿,质脆易出血,并有散在分布,大小不等溃疡和小息肉多个,多次大便培养阴性,最可能诊断是
A:溃疡性结肠癌 B:阿米巴肠病 C:慢性细菌性痢疾 D:日本血吸虫病 E: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病人女性,35岁,慢性腹泻4年,近两个月大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为明确诊断,行纤维结肠镜检查。
指导病人进少渣饮食的时间应在检查前
A:1~2天 B:2~3天 C:3~5天 D:5~7天 E:7天
病人女性,35岁,慢性腹泻4年,近两个月大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为明确诊断,行纤维结肠镜检查。
检查过程中应采取的体位是
A:平卧位或左侧卧位 B:平卧位或右侧卧位 C:膝胸卧位或左侧卧位 D:膝胸卧位或右侧卧位 E:平卧位或膝胸卧位
病人女性,35岁,慢性腹泻4年,近两个月大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为明确诊断,行纤维结肠镜检查。
检查后3天内应选择的饮食为
A:流质饮食 B:无渣饮食 C:少渣饮食 D:普通饮食 E:高纤维饮食
病历:女性,38岁。间断发作下腹部疼痛伴腹泻3年,排便4~5次/天,脓血便,排便后疼痛可缓解。曾行结肠镜检查见充血,糜烂及浅表小溃疡。
提示:纤维结肠镜检查见直肠及乙状结肠充血,水肿,质脆,易出血。提问:有关该病诊断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因大便多次培养(-),可除外细菌性痢疾 B:病变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且有充血,水肿,质脆,易出血,可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早期 C:病变虽然累及直肠及乙状结肠,但未见溃疡,不能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 D:如系溃疡性结肠炎,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隐窝脓肿 E:如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灌肠,症状明显缓解,支持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 F:溃疡性结肠炎好发于回盲部
某女性患者,39岁,间断发作下腹部疼痛伴腹泻3年,排便4~5次/天,脓血便,排便后疼痛可缓解。曾行结肠镜检查见充血、糜烂及浅表小溃疡。
提示:纤维结肠镜检查见直肠及乙状结肠充血、水肿,质脆,易出血。提问:有关该病诊断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因大便多次培养(-),可除外细菌性痢疾 B:病变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且有充血、水肿、质脆、易出血,可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早期 C:病变虽然累及直肠及乙状结肠,但未见溃疡,不能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 D:如系溃疡性结肠炎,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隐窝脓肿 E:如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灌肠,症状明显缓解,支持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 F:溃疡性结肠炎好发于回盲部
患者男性,52岁,间断便血1个月。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直径约2.5cm横结肠息肉,基底广,活检后病理为管状绒毛状腺瘤。下一步治疗最佳的是()。
A:结肠镜下局部电灼圈套切除治疗 B:开腹行局部肠管切除吻合手术 C:药物治疗 D:定期复查 E:行全结肠切除、末端回肠直肠吻合
男性,40岁,间断便血2周。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横结肠息肉,广基底,直径约 2cm,组织活检经病理证实为管状绒毛状腺瘤。下一步应采取的措施是
A:结肠镜电灼圈套切除 B:开腹行局部肠管切除吻合手术 C:无需处理 D:定期随访密切观察 E:行全结肠切除、末端回肠直肠吻合
对结肠癌的、检查可采用X线钡剂灌肠或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及纤维结肠镜检查。其中,()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可直视下取病理。
A:纤维结肠镜检 B:钡灌肠 C:直肠镜检 D:直肠指检 E:大便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