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31岁,农民,因“发热(最高体温 39.5℃)伴头痛4d,皮疹1d”来诊。查体:T39 ℃;结膜充血,皮肤散在充血性斑丘疹。外-斐 反应变形杆菌OX19凝集试验(+),出血热抗体 试验(-)。
治疗至体温正常后,停药时间是
A:继续用药1~2d B:继续用药3~4d C:继续用药7~10d D:继续用药1~2周 E:体温正常即可停药
患者男,31岁,农民,因“发热(最高体温39.5 ℃)伴头痛4 d,皮疹1 d”来诊。查体:T 39 ℃;结膜充血,皮肤散在充血性斑丘疹。外-斐反应变形杆菌OX19凝集试验(+),出血热抗体试验(-)。
治疗至体温正常后,停药时间是
A:继续用药1~2 d B:持续至体温正常后2-3d C:继续用药7~10 d D:继续用药1~2周 E:体温正常即可停药
女性,35岁,反复发热在37.5~38℃1个月,伴关节肌肉酸痛就诊,查体:Hb88g/L,心界不大,心率90次/min,心尖有收缩期吹风样杂音I3级,并有收缩中期喀喇音。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发热待查。对抗生素反应良好,5小时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
此时抗生素应用疗程是( )
A:体温正常后3小时可停用抗生素 B:2周 C:4~8周 D:5个月 E:10个月
患者女,40岁。高热待查,体温39.8℃,遵医嘱行乙醇拭浴降温。
体温降至何种程度应取下头部冰袋
A:36.5℃以下 B:37℃以下 C:37.5℃以下 D:39℃以下 E:39.5℃以下
患儿男,4岁8个月,因发热2天,左上下肢瘫痪1天入院。2天前无明显诱因发热,体温40.3℃,伴头痛,呕吐2次,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于外院输液对症治疗,体温降至正常。入院前1天,患儿出现左侧上下肢无力,不能站立,无发热及抽搐。查体:双下肢对称分布针尖大小紫红色皮疹,不高出皮面,压之不退色,左上下肢肌力4级,右上下肢肌力5级,四肢痛温觉存在。
MRI提示右基底节,右侧脑室旁小点片影,血沉,脑脊液检查正常。考虑其病因为
A:腔隙性梗死 B:脑缺血 C: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D:病毒性脑炎 E:脑白质病
某男,30岁。高热待查,体温39.8℃,遵医嘱行乙醇拭浴降温。
体温降至何种程度应取下头部冰袋
A:37.5℃以下 B:38℃以下 C:38.5℃以下 D:39℃以下 E:39.5℃以下
某肺炎高热患者经抗生素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关于此时患者体温调节过程的变化,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产热中枢抑制 B:散热中枢兴奋 C:调定点恢复正常水平 D:皮肤血管扩张 E:发热条件下的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恢复正常
某肺炎高热患者经抗生素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关于此时患者体温调节过程的变化,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产热中枢的抑制 B:散热中枢兴奋 C:调定点恢复正常水平 D:皮肤血管扩张 E:发热条件下的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恢复正常
某肺炎高热患者经抗生素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关于此时患者体温调节过程的变化,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产热中枢的抑制 B:散热中枢兴奋 C:调定点恢复正常水平 D:皮肤血管扩张 E:发热条件下的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