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月儿,第一胎,日龄3天。生后18小时出现皮肤黄疸,且逐渐加重。患儿血型:A;母血型:O,其血清胆红素为340μmol/L。其母既往无输血史。
该患儿黄疸的最可能原因是
A:生理性黄疸 B:新生儿败血症 C:新生儿ABO溶血病 D:新生儿Rh溶血病 E:新生儿肝炎
足月新生儿,G
P
,出生时一般情况好,无青紫窒息,纯母乳喂养,生后12小时即出现黄疸,其母孕期体健。
提示:其母前3胎中,第1胎为人工流产,第2,3胎在生后均因黄疸死亡。提问:该患儿黄疸的原因最可能为
A:生理性黄疸 B:新生儿溶血病 C:新生儿败血症 D:Crigler-Najjar综合征 E:胆道闭锁 F:Lucey-Driscoll综合征 G:新生儿肝炎
某女婴,出生72小时,面部出现黄疸,吸吮力强,大小便正常,微量胆红素0.01μmol/L。
估计此黄疸的消退时间为生后
A:2~3天 B:4~5天 C:6~10天 D:10~14天 E:15~20天
某女婴,出生72小时,面部出现黄疸,吸吮力强,大小便正常,微量胆红素0.01μmol/L。
估计此黄疸的消退时间为生后
A:2~3天 B:4~5天 C:4~10天 D:10~14天 E:15~20天
一足月男婴,出生后5天出现黄疸,近2天食欲减退,黄疸明显加重。体检:脐部红肿,有脓性分泌物,体温35.5℃。
抗生素的选择为哪组配伍最合理( )
A:静脉滴注甲硝唑 B:静脉滴注SIZ+青霉素 C:静脉滴注红霉素+氯霉素 D:肌内注射庆大霉素+青霉素 E:静脉滴注甲硝唑+头孢三嗪
某女婴,出生72小时,面部出现黄疸,吸吮力强,大小便正常,微量胆红素0.01μmol/L。
估计此黄疸的消退时间为生后
A:2~3天 B:4~5天 C:6~10天 D:7~10天 E:15~20天
早产儿,胎龄34周,体重2000 g,因“黄疸5 d,加重1 d”来诊。生后第3天出现黄疸,精神可,吃奶少,第8天黄疸明显。查体:T 36 ℃。实验室检查:血WBC 12×10
/L,N 0.40;血清TBil 206 μmol/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
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A:新生儿肝炎 B:新生儿败血症 C: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D:新生儿溶血症 E: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F:新生儿颅内出血
早产儿,胎龄34周,体重2000 g,因“黄疸5 d,加重1 d”来诊。生后第3天出现黄疸,精神可,吃奶少,第8天黄疸明显。查体:T 36 ℃。实验室检查:血WBC 12×10
/L,N 0.40;血清TBil 206 μmol/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
该患儿入院后体温35.6 ℃,采用暖箱保暖。暖箱内的适中温度是
A:30 ℃ B:31 ℃ C:32 ℃ D:33 ℃ E:34 ℃ F:35 ℃
早产儿,胎龄34周,体重2000 g,因“黄疸5 d,加重1 d”来诊。生后第3天出现黄疸,精神可,吃奶少,第8天黄疸明显。查体:T 36 ℃。实验室检查:血WBC 12×10
/L,N 0.40;血清TBil 206 μmol/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
该早产儿开始喂奶量及哺喂间隔时间分别是
A:2 ml,1 h B:2 ml,2 h C:3 ml,2 h D:4 ml,2 h E:5 ml,3 h F:10 ml,3 h
某女性患者,29岁。血型为O型,Rh(D)阴性,孕35周,分娩出一男婴。出生后36h该男婴出现贫血,轻度水肿,黄疸。该女性在两年前分娩了一个A型Rh(D)阳性正常女婴,她的丈夫血型为A型Rh(D)阳性。
可能引起该男婴黄疸的原因有
A:生理性黄疸 B:Rh新生儿溶血病 C:ABO新生儿溶血病 D:Rh合并ABO新生儿溶血病 E:新生儿败血症 F:新生儿肝炎 G:先天性胆道闭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