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女,14岁,因“渐进性口干,乏力1年”来诊。查体:多发龋齿,多个黑色残留牙根;多处浅表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zongR89mm/h,血清球蛋白28.55g/L,ANA1:80(+),抗SSA抗体(+)。
对诊断本病没有价值的检查是
A:唇腺病理检查 B:唾液流率 C:角膜荧光染色 D:脑血流图 E:Schirmer试验
男性,18岁。反复午后发热1个月,体温在37.3~37.8℃,疲乏无力,消瘦。近一周咳嗽,偶尔咯血性痰,夜间盗汗,无胸痛,气短。外院X线检查见右锁骨上斑片状阴影,痰结核菌检查阴性。
为确定诊断应做下列哪项检查
A:血清PPD抗体 B:血沉 C:肿瘤标记物 D:痰标本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查结核菌 E:结核菌素试验
患者,女性,25岁,因咳嗽,咳痰伴体重减轻2个月就诊,X线检查示左上肺大片状高密度阴影,隐约可见虫蚀样透光区,边缘模糊不清,疑诊为结核。
诊断结核经济又有临床价值的检查是
A:胸部CT B:结核抗体检查 C:PCR D:痰查结核杆菌 E:经胸壁穿刺肺活检
患者年轻男性,反复咳嗽半年入院,行胸片、结核抗体及PPD检查,诊断为肺结核
结核病主要的免疫保护机制是
A:体液免疫 B:非特异性免疫 C:由NK细胞介导的免疫防御作用 D:由B细胞介导的免疫防御作用 E:细胞免疫
患者年轻男性,反复咳嗽半年入院,行胸片、结核抗体及PPD检查,诊断为肺结核
Koch现象是机体对结核杆菌初感染和再感染所表现出的不同免疫应答反应的现象,以下说法正确是
A:初次应答产生的抗体为高亲和性抗体 B:初次应答产生的抗体主要是IgG分子 C:再次应答则主要为IgM分子 D:再次应答为高亲和性抗体 E:再次应答为低亲和性抗体
某男,18岁。反复午后发热1个月,体温在37.3~37.8℃,疲乏无力,消瘦。近一周咳嗽,偶尔咯血性痰,夜间盗汗,无胸痛、气短。外院X线检查见右锁骨上斑片状阴影,痰结核菌检查阴性。
为确定诊断应做下列检查中的
A:血清PPD抗体 B:血沉 C:肿瘤标记物 D:痰标本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查结核菌 E:结核菌素试验
某男性患者,18岁,反复午后发热1个月,体温在37.3~37.8℃,疲乏无力,消瘦。近一周咳嗽,偶尔咯血性痰,夜间盗汗,无胸痛、气短。外院X线检查见右锁骨上斑片状阴影,痰结核菌检查阴性。
为确定诊断应做下列哪项检查
A:血清PPD抗体 B:血沉 C:肿瘤标记物 D:痰标本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查结核菌 E:结核菌素试验
某男,18岁。反复午后发热1个月,体温在37.3~37.8℃,疲乏无力,消瘦。近一周咳嗽,偶尔咯血性痰,夜间盗汗,无胸痛、气短。外院X线检查见右锁骨上斑片状阴影,痰结核菌检查阴性。
为确定诊断应做下列哪项检查
A:血清PPD抗体 B:血沉 C:肿瘤标记物 D:痰标本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查结核菌 E:结核菌素试验
患者年轻男性,反复咳嗽半年入院,行胸片、结核抗体及PPD检查,诊断为肺结核
Koch现象是机体对结核杆菌初感染和再感染所表现出的不同免疫应答反应的现象,以下说法正确是
A:初次应答产生的抗体为高亲和性抗体 B:初次应答产生的抗体主要是IgG分子 C:再次应答则主要为IgM分子 D:再次应答为高亲和性抗体 E:再次应答为低亲和性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