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患,56岁,以"大便后突发头痛,左侧肢体无力4小时伴呕吐2次"送人急诊室。既往高血压病史13年。查体:血压200/110mmHg,左侧上,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减低,左侧偏身痛觉减退,左倒Babinski征(+)
(假设信息)若该患者于急诊住院10小时后突然神志不清,查体:血压180/100mmHg,昏迷状态,压眶无反应,瞳孔直径右侧3.5mm,左侧2.5mm,光反射(-),双侧Babinski征(+),最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预后判断为
A:小脑幕切迹疝形成,预后极差 B:枕大孔疝形成,预后极差 C:再次出血,预后一般 D:继发脑干缺血,预后较差 E:资料不全,不能作预后判断
女性,15岁,胸背痛1年,发病以来始终有低热,夜间盗汗,体重下降5kg。查体:脊椎轻度后凸畸形,胸部棘突压痛,X线片示胸椎溶骨性破坏,椎间盘受累,被诊为胸椎结核。
术后护理措施中正确的是
A:术后早期应轴线翻身 B:全身制动至骨组织完全愈合 C:继续服用抗结核药物1~2周 D:若发生气胸则仅给予吸氧即可 E:若出现石膏综合征应立即完全拆除石膏
女性,15岁,胸背痛1年,发病以来始终有低热,夜间盗汗,体重下降5kg,查体:脊椎轻度后凸畸形,胸部棘突压痛,X线片示胸椎溶骨性破坏,椎间盘受累,被诊为胸椎结核。
术后护理措施中正确的是
A:术后早期应轴线翻身 B:全身制动至骨组织完全愈合 C:术后尽快下床运动 D:若发生气胸则给予吸氧即可 E:若出现石膏综合征应立即完全拆除石膏
患者女性,17岁。胸背痛1年余,发病以来始终伴有低热,夜间盗汗,体重下降6kg。查体:脊椎轻度后凸畸形,胸部棘突压痛,X线片示胸椎溶骨性破坏,椎间盘受累,诊断为胸椎结核。
术后护理措施中正确的是
A:全身制动至骨组织完全愈合 B:术后早期应轴线翻身 C:继续服用抗结核药物1~2周 D:若发生气胸应持续低流量吸氧 E:若出现石膏综合征应立即完全拆除石膏
患者女性,17岁。胸背痛1年余,发病以来始终伴有低热,夜间盗汗,体重下降6kg,查体:脊椎轻度后凸畸形,胸部棘突压痛,X线检查示胸椎溶骨性破坏,椎间盘受累,诊断为胸椎结核。
术后护理措施中正确的是
A:全身制动至骨组织完全愈合 B:术后早期应轴线翻身 C:继续服用抗结核药物1~2周 D:若发生气胸应持续低流量吸氧 E:若出现石膏综合征应立即完全拆除石膏
某女性患者,27岁,腰部摔伤疼痛10余天,加重伴右下肢疼痛2天。查体:跛行步态,脊柱生理曲度变直,腰椎活动范围为:前屈30°,后伸10°,左侧屈20°,右侧屈10°,左旋转30°,右旋转15°,拾物试验(-),腰4~5间隙压痛(+),疼痛放射至大腿前外侧、小腿外侧,腰3~5椎体右旁侧肌头压痛明显,皮肤红肿。右下肢后外侧坐骨神经巡行部位退步投影点压痛(+)。右侧直腿抬高试验20°(+),加强试验(+),右侧4字试验(+),股神经牵拉试验右侧(+)。腰椎平片示:腰椎轻度骨质增生,生理弯曲变直,腰椎MRI示:L4~5、Sl推间盘向后方突出,硬膜囊及双侧神经受压。
腰椎间盘突出按髓核突出方向不同可分为
A:隐藏型 B:中央型 C:后央型 D:前突型 E:单侧型 F:椎体内突出型 G:双侧型
某女性患者,28岁,腰部摔伤疼痛10余天,加重伴右下肢疼痛2天。查体:跛行步态,脊柱生理曲度变直,腰椎活动范围为:前屈30°,后伸10°,左侧屈20°,右侧屈10°,左旋转30°,右旋转15°,拾物试验(-),腰4~5间隙压痛(+),疼痛放射至大腿前外侧、小腿外侧,腰3~5椎体右旁侧肌头压痛明显,皮肤红肿。右下肢后外侧坐骨神经巡行部位退步投影点压痛(+)。右侧直腿抬高试验20°(+),加强试验(+),右侧4字试验(+),股神经牵拉试验右侧(+)。腰椎平片示:腰椎轻度骨质增生,生理弯曲变直,腰椎MRI示:L
、S
椎间盘向后方突出,硬膜囊及双侧神经受压。
腰椎间盘突出按髓核突出方向不同可分为
A:隐藏型 B:中央型 C:后突型 D:前突型 E:单侧型 F:椎体内突出型 G:双侧型
在目测分析体型时,脊椎侧弯现象可能造成()。
A:一侧乳房下垂 B:肋骨错位 C:单侧大臂弯曲 D:肩胛骨异位
在目测分析体型时,脊椎侧弯现象可能造成()。
A:一侧乳房下垂 B:肋骨错位 C:单侧大臂弯曲 D:肩胛骨异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