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28岁,经量多数年。行子宫切除,见宫底肌壁内一鸽蛋大小肿块突向宫腔,表面光滑,显微镜下见肿瘤由梭形细胞组成,排列密集,呈编织状。

关于该疾病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B:分为肌壁间,浆膜下和黏膜下肌瘤三型 C:可单发或多发 D:与周围界限不清,无包膜 E:免疫组化SMA(+),Dzong(+)

壶腹周围癌的预后比胰头癌好,其原因是

A:肿瘤居于十二指肠腔内,不易向周围侵犯 B:黄疸出现较早,较易早就医,早发现,早治疗 C:肿瘤的恶性程度低 D:肿瘤居于肠腔内,易发生坏死脱落 E:不易向淋巴结及肝脏转移

女,22岁,低热1个月,伴心悸,气促,下肢水肿1周。查体血压90/70mmHg,颈静脉怒张,心界向两侧扩大,心音弱,肝大肋下2cm,双下肢水肿。超声心动图心包腔内液性暗区1.0cm,X线 心影向两侧扩大。

患者心包腔穿刺液检查结果为比重1.018,蛋白质30g/L,细胞总数500/μl,红细胞250/μl,白细胞250/μl,多核20%,单核80%,结合临床特点,此病人病因诊断最可能为 ( )

A:化脓性 B:风湿性 C:肿瘤性 D:结核性 E:病毒性

某女性患者,44岁,因“发现左乳内上象限肿物1周”来诊。查体:左乳内上象限1.5 cm×1.5 cm肿物,质硬,活动,乳房皮肤正常;双侧锁骨上区和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双乳钼靶X线片:左乳内上象限肿物,倾向恶性。肿物细针穿刺活检:癌。胸部X线片和腹部B型超声未见转移。遂收入院行左乳肿瘤区段切除+左侧腋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左乳浸润性导管癌Ⅱ级,1.5 cm×1.5 cm×1.0 cm,切缘阴性;ER(++),PR(+++),HER-2(-);腋淋巴结转移0/16。

与常规带楔形板的切线野技术相比,采用三维适形调强野中野放射治疗技术可以( 提示 行同侧乳腺胸壁放射治疗,采用三维适形调强野中野放射治疗技术,予DT 50 Gy/25次/5周。)

A:减少左侧乳腺癌的冠状动脉区域照射 B:使乳腺靶区剂量分布更为均匀 C:降低对侧乳腺照射剂量 D:降低同侧肺剂量 E:降低乳腺的急性皮肤反应 F:提高乳腺肿瘤局部控制率

某女性患者,44岁,因“发现左乳内上象限肿物1周”来诊。查体:左乳内上象限1.5 cm×1.5 cm肿物,质硬,活动,乳房皮肤正常;双侧锁骨上区和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双乳钼靶X线片:左乳内上象限肿物,倾向恶性。肿物细针穿刺活检:癌。胸部X线片和腹部B型超声未见转移。遂收入院行左乳肿瘤区段切除+左侧腋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左乳浸润性导管癌Ⅱ级,1.5 cm×1.5 cm×1.0 cm,切缘阴性;ER(++),PR(+++),HER-2(-);腋淋巴结转移0/16。

关于乳腺原发肿瘤瘤床补量照射,描述正确的有( 提示 拟行乳腺瘤床补量照射。)

A:可以进一步降低局部复发率 B:年轻患者受益最大 C:采用电子线、X切线野、组织间插植3种方式补量,肿瘤局部控制率和乳腺美容效果相仿 D:总剂量为DT 10~16 Gy E:手术切缘阳性的患者,通过增加总剂量,可以达到与手术切缘阴性患者相同的治疗效果 F:与不予瘤床补量的患者相比,予瘤床补量的患者的美容效果要差,但可以接受

壶腹周围癌的预后比胰头癌好的原因是( )

A:不易向淋巴结及肝脏转移 B:肿瘤的恶性程度低 C:肿瘤居于十二指肠腔内,不易向周围侵犯 D:肿瘤居于肠腔内,易发生坏死脱落 E:壶腹周围癌黄疸出现较早,容易早就医、早发现、早治疗

壶腹周围癌的预后比胰头癌好,其原因是

A:肿瘤的恶性程度低 B:肿瘤居于十二指肠腔内,不易向周围侵犯 C:黄疸出现较早,较易早就医,早发现,早治疗 D:肿瘤居于肠腔内,易发生坏死脱落 E:不易向淋巴结及肝脏转移

壶腹周围癌的预后比胰头癌好,其原因是()

A:肿瘤的恶性程度低 B:肿瘤居于十二指肠腔内,不易向周围侵犯 C:黄疸出现较早,较易早就医,早发现,早治疗 D:肿瘤居于肠腔内,易发生坏死脱落 E:不易向淋巴结及肝转移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