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耐药是临床抗感染治疗中非常棘手的问题,细菌室工作人员必须掌握常见的耐药机制及治疗方案。

有关大肠埃希菌的主要耐药机制及治疗方案,正确的是

A:产生zongBLs,可以使用糖肽类治疗 B:产生zongBLs,可以使用碳青霉烯类治疗 C:产生zongBLs,可以使用四代头孢菌素治疗 D:产生AmpC酶,可以使用四代头孢菌素治疗 E:产生zongBLs,可以使用头霉素类治疗 F:产生AmpC酶,可以使用头霉素类治疗

 细菌耐药是临床抗感染治疗中非常棘手的问题,细菌室工作人员必须掌握常见的耐药机制及治疗方案。

有关阴沟肠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及治疗方案,正确的是

A:产生zongBLs,可以使用糖肽类治疗 B:产生AmpC酶,可以使用碳青霉烯类治疗 C:产生zongBLs,可以使用四代头孢菌素治疗 D:产生AmpC酶,可以使用四代头孢菌素治疗 E:产生zongBLs,可以使用头霉素类治疗 F:产生AmpC酶,可以使用头霉素类治疗

 细菌耐药是临床抗感染治疗中非常棘手的问题,细菌室工作人员必须掌握常见的耐药机制及治疗方案。

有关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耐药机制及治疗方案是

A:产生zongBLs,可以使用糖肽类治疗 B:产生AmpC酶,可以使用碳青霉烯类治疗 C:产生zongBLs,可以使用四代头孢菌素治疗 D:产生PBP2a,可以使用糖肽类治疗 E:产生zongBLs,可以使用头霉素类治疗 F:产生AmpC酶,可以使用头霉素类治疗

男性,63岁,近5年来反复出现咳嗽,咳痰伴胸闷,气短,每次经抗感染治疗后好转,近2周又出现咳嗽,咳黄痰,伴发热,经克林霉素抗感染治疗无明显好转,胸片可见双中下肺野弥漫斑片影,双下肺可闻及广泛湿啰音。

对于该患目前适宜的治疗为 ( )

A: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敏感抗菌药抗感染,对症 B:试验性抗结核治疗 C:抗感染治疗+抗结核治疗 D:改为大环内酯类抗感染治疗 E:联合头孢I2代抗感染治疗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19岁。因近日反复咯血,量约50ml,急诊入院。患者有吸烟史,半年前曾因反复咳嗽并伴有大量脓痰住院治疗。入院时,T 36.7℃,P120次/分,BP 10∕7Kpa,肺部听诊有局限性湿啰音,X线胸片示:蜂窝样改变。

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提示:该病人经过抗感染,止血等对症治疗后,仍不见好转

A:手术切除病变组织 B:化学治疗 C:营养治疗 D: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E:抗感染治疗 F:放疗

患儿,女,2岁半,因"发热3天伴咳嗽"入院。与当地医院按肺炎抗感染治疗,不见好转,于是转我院治疗。胸片显示,双肺纹理增多。

对母亲应尽快采取的措施是 (提示:追问病史,其母近2个月经常发热,咳嗽,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有时咳嗽伴胸痛,带血丝,低热。)

A:抗痨治疗 B:使用头孢菌素 C:胸部X线片或CT D:做PPD试验 E:做血沉 F:做血常规

男性,64岁。反复咳嗽,咳痰,痰中带血2周。体温38.3℃,WBC12x10/L,胸片示右肺门肿块影,伴远端大片状阴,影,抗感染治疗阴影不吸收。

首先考虑的治疗方案是

A:抗感染治疗 B:抗炎止血治疗 C:手术治疗 D:抗结核治疗 E:门诊随访

某男性患者,72岁,因进食时误吞鸭骨后吞咽困难和吞咽疼痛6小时,在当地医院就诊,经照X线片发现食管中段有不透光的阴影,由于当地医院条件有限,仅给予抗感染、对症和支持治疗两天,症状无明显缓解,且出现背部及胸骨后疼痛,多次呕吐,呕吐物为唾液样物,其中两次带有少许鲜血,于是转院治疗。

若食管镜下手术成功,术后治疗不正确的是

A:术后6小时可半流质饮食 B:术后应鼻饲饮食 C:加强抗感染治疗 D:加强支持治疗 E:密切观察呼吸、血压和脉搏等 F:以上都是

[提示] 经退热、补液、抗感染等对症治疗1小时后,患者持续大汗,复测体温39.3℃,心率158次/分,嗜睡。
目前应对患者做的处理有

A:给予物理降温 B:如有条件,收入ICU进行监护治疗 C:立即按甲亢危象进行治疗 D:联合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E:给予控制心律的对症治疗 F:给予吸氧、补液、补充维生素等保护机体脏器治疗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