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62岁,发现左侧乳房较对侧明显增大3个月,轻微疼痛,无乳头溢液,无肿瘤病史。体检:双乳头无内陷,左侧乳房可触及直径约4cm的肿块,边界清,质不硬,位于乳头乳晕后方,右乳未触及肿块,腋窝淋巴结不肿大。
诊断为男性乳房发育症,经三苯氧胺治疗3个月症状无改善。其最佳的治疗是
A:手术乳腺切除 B:理疗 C:随诊,观察 D:手术切除睾丸 E:口服甲基睾丸素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52岁。一周前洗澡时无意发现左乳房外上方有一蚕豆大小的肿块,无任何自觉症状,亦未经处理即来院就诊。查体:两侧乳房大小对称,无外形改变,无乳头溢液,左乳外上象限可触及一个2.5cmx3cm质硬肿块,边缘不清,表面不光滑,活动度一般,同侧腋窝扪及两个可推动的淋巴结。
确定乳腺肿块性质最可靠的方法是:
A:乳房扪诊 B:乳房钼靶X线摄片 C:乳头溢液的检查 D:活组织切片的检查 E:B型超声检查 F:乳腺导管内镜检查 G:近红外线扫描 H:乳腺导管内镜检查
某女性患者,52岁,一周前洗澡时无意发现左乳房外上方有一蚕豆大小的肿块,无任何自觉症状,亦未经处理即来院就诊。查体:两侧乳房大小对称,无外形改变,无乳头溢液,左乳外上象限可触及一个2.5cm×3cm质硬肿块,边缘不清,表面不光滑,活动度一般,同侧腋窝扪及两个可推动的淋巴结。
确定乳腺肿块性质最可靠的方法是
A:乳房扪诊 B:乳房钼靶X线摄片 C:乳头溢液的检查 D:活组织切片的检查 E:B型超声检查 F:乳腺导管内镜检查 G:近红外线扫描 H:乳腺导管内镜检查
某女性患者,36岁,右乳房周期性胀痛1年,经期症状明显,经后胀痛缓解,最近自觉症状加重,并有右乳房溢液
若患者乳头溢液,常见的液体为
A:鲜红色 B:淡黄色 C:棕褐色 D:黄绿色 E:淡红色
某女性患者,38岁,因“发现右侧乳头溢液2个月”来诊。溢液呈血性,单孔,量少,不伴有乳腺疼痛。查体:双乳未触及明确肿物。
乳管镜检查发现Ⅲ级乳管内生物阻塞,乳管镜不能通过。最可能的诊断是
A:乳管扩张症 B:乳管内异物 C:乳管内乳头状瘤 D:乳管内乳头状瘤病 E:乳管内乳头状癌
某女性患者,38岁,因“发现右侧乳头溢液2个月”来诊。溢液呈血性,单孔,量少,不伴有乳腺疼痛。查体:双乳未触及明确肿物。
活检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浸润性乳管内乳头状癌,进一步处理应是
A:安排辅助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放射治疗 B:根据病理检查受体情况,安排内分泌治疗 C:乳房单纯切除术后根据情况安排辅助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放射治疗 D:保乳术后根据情况安排辅助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放射治疗 E:改良根治术后根据情况安排辅助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放射治疗
某男性患者,62岁,发现左侧乳房较对侧明显增大3个月,轻微疼痛,无乳头溢液,无肿瘤病史。体检:双乳头无内陷,左侧乳房可触及直径约4 cm的肿块,边界清,质不硬,位于乳头乳晕后方,右乳未触及肿块,腋窝淋巴结不肿大。
诊断为男性乳房发育症,经三苯氧胺治疗3个月症状无改善。其最佳的治疗是
A:手术乳腺切除 B:理疗 C:随诊,观察 D:手术切除睾丸 E:口服甲基睾丸素
乳样溢液
A:多见于乳管内头状瘤 B:多见于乳管阻塞的乳管内乳头状瘤 C:可见于终止哺乳后 D:可见于正常月经期,早期妊娠或囊性增生症 E:可见于因上皮增生而有乳头状体形成的乳腺囊性增生症
乳样溢液()
A:多见于乳管内头状瘤 B:多见于乳管阻塞的乳管内乳头状瘤 C:可见于终止哺乳后 D:可见于正常月经期,早期妊娠或囊性增生症 E:可见于因上皮增生而有乳头状体形成的乳腺囊性增生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