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2岁,因发热15 d,面色苍白入院。查体:贫血貌,左颈部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胸骨压痛(+),脾肋下4 cm,全身散在出血点,血常规:WBC 43.52x10
/L,Hb 78 g/L,PLT 62x10
/L,骨髓检查原始细胞0.65,拟诊为急性白血病。
原始细胞MPO染色阴性,可能性最大的是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C: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D: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E: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F:红白血病 G: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患者男,2岁,因发热15 d,面色苍白入院。查体:贫血貌,左颈部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胸骨压痛(+),脾肋下4 cm,全身散在出血点,血常规:WBC 43.52x10
/L,Hb 78 g/L,PLT 62x10
/L,骨髓检查原始细胞0.65,拟诊为急性白血病。
有关免疫化学检测,正确的是(提示 患者MPO染色,氯乙酸AS-D萘酯酶染色,α-乙酸萘酯酶(α-NAE)染色阴性,PAS染色原始细胞呈粗大颗粒或块状阳性反应,需进一步做免疫分型。)
A:常规免疫化学染色主要技术有APAAP法,ABC法和免疫荧光法 B:ABC法特异性好,不易受内源性酶的干扰 C:免疫化学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免疫化学染色和免疫电泳技术 D:免疫固定电泳可用于鉴定冷球蛋白,免疫球蛋白的轻链类型 E:流式细胞技术对于骨髓组织学标本检测十分方便 F:免疫荧光染色法可用多色标记,荧光不容易减退 G: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必须严格对照实验
患者男,2岁,因发热15 d,面色苍白入院。查体:贫血貌,左颈部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胸骨压痛(+),脾肋下4 cm,全身散在出血点,血常规:WBC 43.52x10
/L,Hb 78 g/L,PLT 62x10
/L,骨髓检查原始细胞0.65,拟诊为急性白血病。
有关流式细胞技术(FCM)的临床应用,正确的是
A:是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的一种单细胞定量分析和分选技术 B:不仅具有高特异性,也有高敏感性的特征 C:仅可测定样本中某一种细胞所占的比例,不能用于绝对细胞计数 D:测定血细胞表达的分化抗原,为白血病确诊与鉴别提供依据 E:可早期探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 F:可用于细胞凋亡检测 G:不可区分“活细胞”和“死细胞”
患者男,2岁,因发热15 d,面色苍白入院。查体:贫血貌,左颈部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胸骨压痛(+),脾肋下4 cm,全身散在出血点,血常规:WBC 43.52x10
/L,Hb 78 g/L,PLT 62x10
/L,骨髓检查原始细胞0.65,拟诊为急性白血病。
有关白血病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正确的是
A:只能用骨髓细胞进行培养 B:培养时应加入一定量的植物血凝素,以促使细胞分裂 C:加入秋水仙素的量和时间将影响分裂象的数量和染色体形态 D:培养基pH值,小牛血清质量及培养箱温度是培养成功的关键 E:混匀细胞时,吹打频度和力度要适宜 F:滴片的距离,滴加量会影响染色体分散效果 G:染色体标本制备后宜立即进行G显带 H:若发现染色体畸变,宜采用更多的显带技术深入研究
男性,32岁,因乏力和发热2周,检查发现贫血和血小板减少,骨髓检查确诊为急性白血病
鉴别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常用组化检查为
A:糖原染色和过氧化物酶染色 B:糖原染色和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C:过氧化物酶染色和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D:糖原染色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E: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患者女性,28岁。因发热,头晕,纳差,乏力2周入院就诊,查血象提示血红蛋白78g/L,血小板30x10
/L,骨髓检查确诊为急性白血病。
鉴别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细胞染色检查为
A:糖原染色和过氧化物酶染色 B:糖原染色和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C:过氧化物酶染色和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D:糖原染色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E: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女性,35岁,发热伴牙龈肿胀,出血15天,化验血呈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40%,血清和尿溶菌酶活性增高,诊断急性白血病。
最可能的细胞类型是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B:急性淋巴细胞性 C:急性单核细胞性 D:急性粒--单核细胞型 E:急性早幼粒细胞型
患儿女,5岁。发热1个月,伴双下肢疼痛1周入院。体检:体温38.5℃,稍苍白,下肢有少许散在出血点,浅淋巴结易触及,如绿豆至黄豆大,心,肺无异常,肝肋下2cm,脾不肿大,双下肢无明显关节红肿,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血红蛋白98g/L,白细胞数12x10
/L,中性粒细胞0.30,淋巴细胞0.70,骨髓细胞学检查证实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下列哪个因素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高危因素
A:免疫分型为早期前B型 B:染色体数目为高二倍体 C:泼尼松诱导治疗第8天外周血幼稚细胞为2.0x10
/L D:诊断时白细胞数20x10
/L E:年龄5岁
某女性患者,36岁,发热伴牙龈肿胀、出血15天,化验血呈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40%,血清和尿溶菌酶活性增高,诊断急性白血病。
最可能的细胞类型是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B:急性淋巴细胞性 C:急性单核细胞性 D:急性粒--单核细胞型 E:急性早幼粒细胞型
某女性患者,29岁,因发热、头晕、纳差、乏力2周入院就诊,查血象提示血红蛋白78g/L,血小板30×10
/L,骨髓检查确诊为急性白血病。
鉴别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细胞染色检查为
A:糖原染色和过氧化物酶染色 B:糖原染色和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C:过氧化物酶染色和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D:糖原染色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E: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