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女,3岁2个月。自幼发现心脏病,颜面,口唇青紫,生长发育与同龄儿相同,活动耐力较同龄儿差,喜蹲踞,剧烈哭闹后发绀加重,休息后缓解。查体:体重14 kg;HR 100次/min,BP 95/60 mmHg,杵状指(趾)明显,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触及震颤并可闻及4/6级收缩期杂音;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73%。ECG:窦性心律,右心室肥厚,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胸部X线片:心影增大,心腰凹陷呈靴型,双肺血少。吸氧后动脉血气分析:pH 7.46,PaCO2 32.6 mmHg,PaO2 44 mmHg,SaO
82%,BE -0.7 mmol/L,血细胞比容0.46,Hb 155 g/L。
关于TOF患儿在临床上静脉诱导和吸入诱导的选择,叙述正确的是
A:右向左分流使吸入麻醉诱导加快 B:右向左分流使静脉麻醉药到达脑循环的速度加快,从而加快麻醉诱导,可使患儿很快安静以免哭闹引起缺氧发作 C:__起效较快,临床上肌内注射引起缺氧发作较常见 D:无论使用静脉诱导还是吸入诱导,对TOF患儿,特别是严重缺氧的患儿,麻醉诱导时应缓慢给药,密切观察反应 E:诱导期间出现的发绀加重或缺氧发作,多与周围血管扩张致低血压进而引起的右向左分流增加有关 F:吸入诱导不依赖建立静脉通路,对于建立静脉通路困难的患儿有明显的优点
(药物临床评价的对象和内容)
以健康受试者进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
A:临床预试验 B:I1期临床试验 C:I2期临床试验 D:I3期临床试验 E:Ⅳ期临床试验
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
A:I1期临床试验 B:I2期临床试验 C:I3期临床试验 D:Ⅳ期临床试验 E:Ⅴ期临床试验
女性患者,67岁。右手抖动,行走缓慢己4年,经过神经科检查后考虑为帕金森病。
经药物治疗症状一度好转后又出现加重。为进一步治疗加用安坦,金刚烷胺,溴隐亭和苯海拉明,但近来症状突然波动交替出现加重和缓解两种状态,伴有异动症。此现象为哪种药物的副作用
A:安坦 B:金刚烷胺 C:左旋多巴 D:溴隐亭 E:苯海拉明
患儿男,5岁,1个月来发热,乏力,腹泻,明显消瘦。近5日咳嗽,逐渐加剧,摄X线胸片结果示"间质性肺炎"。曾有输血病史,临床疑诊艾滋病。
临床分类是
A:无临床表现期 B:轻微临床表现期 C:中度临床表现期 D:严重临床表现期 E:极重临床表现期
某男性患者,36岁,体重70kg,因左耳缓慢进行性听力下降就诊于耳科门诊。诉耳鸣,走路不稳感,既往儿时有左耳流脓史1年。
关于本病的临床特点,下列描述不恰当的是
A:多见于30~50岁的成人 B:该肿瘤生长一般较缓慢 C:多单侧发病 D:为小脑脑桥角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E:其临床表现与肿瘤大小、位置及侵犯范围无关 F:少部分患者以突聋就诊
承担并参加Ⅰ期临床的生物等效性试验。
缓释、控释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试验中,正确的是
A:缓释、控样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试验应在单次给药与多次给药两种条件下进行 B:受试者的要求及选择标准与普通制剂相同 C:多改给药双周期交叉试验的受试者例数应多于单改给药试验 D:受试缓释、控释制剂与参比缓释、控释制剂比较,AUC符合生物等效性要求,Cmax明显降低、tmax明显延退,即显示该制剂具有缓释或控释动力学特征 E:多次给药取样点的设计,应连续服药时间至少经过7个半衰期后,连续测定3天的谷浓度,以证实受试者血药浓度已达稳态。达稳态后参照单次给药采样时间点设计,测定末次给药完整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某女性患者,68岁,右手抖动、行走缓慢己4年,经过神经科检查后考虑为帕金森病。
经药物治疗症状一度好转后又出现加重。为进一步治疗加用安坦、金刚烷胺、溴隐亭和苯海拉明,但近来症状突然波动交替出现加重和缓解两种状态,伴有异动症。此现象为哪种药物的副作用
A:安坦 B:金刚烷胺 C:左旋多巴 D:溴隐亭 E:苯海拉明
某男性患者,36岁,体重70kg,因左耳缓慢进行性听力下降就诊于耳科门诊。诉耳鸣,走路不稳感,既往儿时有左耳流脓史1年。
关于本病的临床特点,以下叙述不恰当的是
A:多见于30~50岁的成人 B:该肿瘤生长一般较缓慢 C:多单侧发病 D:为小脑脑桥角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E:其临床表现与肿瘤大小、位置及侵犯范围无关 F:少部分患者以突聋就诊
新药进行临床试验需要经过()
A:工商行政部门批准 B:进行临床试验的单位批准 C: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D: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