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58岁,上腹隐痛10年,体重减轻,半年间有黑便。体检发现左锁骨上窝2cmx2cm淋巴结2个。

检查患者左锁骨上淋巴结正确手法是

A:头向前屈,右手触诊左锁骨上由浅触摸至锁骨后深部 B:头向前屈,左手触诊左锁骨上由浅触摸至锁骨后深部 C:头稍向右偏屈,右手触诊方法同B D:头稍向左偏屈,左手触诊方法同A E:头向后伸,右手触诊手法同B

男,49岁。上腹部隐痛10年,半年来消瘦,黑便。查体:左锁骨上窝触及2cmx3cm淋巴结2枚。吸烟史20年。

检查左锁骨上窝淋巴结的正确手法是

A:病人头向前屈,右手触诊左锁骨上区,由浅至锁骨深部 B:病人头向前屈,左手触诊,手法同上 C:病人头向右侧屈,右手触诊,手法同上 D:病人头向左侧屈,右手触诊,手法同上 E:病人头向前屈,左手触诊,手法同上

某男性患者,57岁。消瘦1个月余。无咳嗽、咳痰、恶心、呕吐症状。查体:T36.5℃,呼吸20次/分,脉搏89次/分,血压105/73mmHg,查体:左啵窝、双侧颈部锁骨上触及多发包块;双肺呼吸音清。血常规:Hb103g/L,白细胞5.2×10/L,中性粒细胞61.3%,淋巴细胞15.9%。大便OB(-)。胸部CT:纵隔、双侧肺门及左腋窝多发肿大淋巴结;双肺未见异常。

IF-FDGPET/CT显像示双侧颈部锁骨上、纵隔、双侧肺门及左腋窝多发肿大淋巴结代谢异常增高,疑恶性淋巴瘤。诊断时需进一步鉴别的疾病是

A:转移癌 B:结核性淋巴结炎 C:结节病 D: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 E:组织细胞增生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F: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某女性患者,26岁。2年前因左乳外上象限肿物,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为浸润性小叶癌,2.0 cm×1.5 cm×1.5 cm,伴脉管瘤栓,ER(-),PR(-),HER-2(+),腋淋巴结转移19/21。术后行紫杉醇(泰素)化学治疗6个周期,未行其他治疗。一直定期随访,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现随访,查体:左侧锁骨上区多发结节,最大者1 cm×2 cm,质硬,活动,无触痛。B型超声和CT:左侧锁骨上区多发肿大淋巴结,肿瘤转移可能性大。全面检查未见其他部位肿瘤转移。

对左侧锁骨上区多发肿大淋巴结的合理处理为

A:观察,如有增大,再进一步处理 B:予抗生素治疗2周,如无缩小,再进一步处理 C:左侧锁骨上区肿大淋巴结细针穿刺活检 D:左侧锁骨上淋巴结清扫,送病理检查 E:先予短期试验性抗肿瘤治疗,如缩小,则为肿瘤复发,可继续治疗;如无变化或增大,则不是肿瘤复发,可停止治疗,进行观察

某女性患者,42岁,右乳癌术后2年。1个月前右颈部锁骨上触及一包块。查体:右颈部锁骨上触及一约1.0cm×1.5cm淋巴结,无压痛。心肺检查(-)。多次查血CA-153水平,呈进行性升高,PPD试验:(-)。拟行Tc-MIBI亲肿瘤显像以进一步评估右颈部包块性质。

早期和延迟显像示右颈部淋巴结均有放射性异常浓聚且RI≥0,右颈部淋巴结优先考虑的诊断是

A:淋巴结炎 B:淋巴结结核 C:转移性病变 D:淋巴瘤 E:结节病

某男,59岁。消瘦1个月余。无咳嗽、咳痰、恶心、呕吐症状。查体:T36.5℃,呼吸20次/分,脉搏89次/分,血压105/73mmHg,查体:左腋窝、双侧颈部锁骨上触及多发包块;双肺呼吸音清。血常规:Hb103g/L,白细胞5.2×10/L,中性粒细胞61.3%,淋巴细胞15.9%。大便OB(-)。胸部CT:纵隔、双侧肺门及左腋窝多发肿大淋巴结;双肺未见异常。

F-FDG PET/CT显像示双侧颈部锁骨上、纵隔、双侧肺门及左腋窝多发肿大淋巴结代谢异常增高,疑恶性淋巴瘤。诊断时需进一步鉴别的疾病是

A:转移癌 B:结核性淋巴结炎 C:结节病 D: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 E:组织细胞增生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F: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某男性患者,49岁,上腹部隐痛10年,半年来消瘦、黑便。查体:左锁骨上窝触及2cm×3cm淋巴结2枚。吸烟史20年。

检查左锁骨上窝淋巴结的正确手法是

A:病人头向前屈,右手触诊左锁骨上区,由浅至锁骨深部 B:病人头向前屈,左手触诊,手法同上 C:病人头向右侧屈,右手触诊,手法同上 D:病人头向左侧屈,右手触诊,手法同上 E:病人头向前屈,左手触诊,手法同上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