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35岁,主诉左侧大腿下端疼痛,局部肿胀及压痛,皮温增高,活动受限,经X线检查:骨骺端处偏心性溶骨性破坏,无骨膜反应,骨皮质膨胀变薄。

该病的诊断是

A:骨肉瘤 B:骨巨细胞瘤 C:骨软骨瘤 D:骨髓瘤 E:尤文肉瘤

某男性患者,35岁,主诉左侧大腿下端疼痛,局部肿胀及压痛,皮温增高,活动受限,经X线检查:骨骺端处偏心性溶骨性破坏,无骨膜反应、骨皮质膨胀变薄。

该病的诊断是

A:骨肉瘤 B:骨巨细胞瘤 C:骨软骨瘤 D:骨髓瘤 E:尤文肉瘤

某患者骨髓显像结果提示中央骨髓受抑、外周骨髓扩张。

下列哪种疾病的骨髓显像出现上述表现的可能性最小

A:白血病 B:骨髓纤维化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骨髓栓塞 E:银屑病

某男,26岁,左膝持续性隐痛1个月余。查体:左小腿上端内侧略肿,压痛。X线摄片见左胫骨上端内侧有一肥皂泡样阴影,膨胀性生长,骨皮质变薄。

应首先考虑的疾病为

A:骨结核 B:骨髓炎 C:骨肉瘤 D:骨软骨瘤 E:骨巨细胞瘤

某男,68岁,晚饭后在家附近散步消食,迷失方向未归,3日后当地公安部门报告家属,该男性发生交通事故,尸检后发现左侧颅骨裂缝骨折,颞叶蛛网膜下腔内约200ml积血,大脑萎缩,脑重减轻,皮质变薄,脑室扩大,镜下见神经元减少,神经细胞树突近端棒状嗜酸性包涵体,血管壁淀粉样变性。

该患者的死亡原因是

A:脑外伤 B:蛛网膜下腔出血 C:呼吸衰竭 D:心力衰竭 E:脑萎缩

患者女,15岁,左小腿疼痛4年余。CT示左胫骨干偏上1/3处皮质下见沿长轴走行的串珠样、膨胀性骨质破坏区,其内密度不均,CT值约84HU,向内推压邻近骨髓腔,边缘见弧形硬化,与正常髓腔分界清晰,邻近皮质受侵并不均匀性变薄,骨皮质尚完整,未见中断,病变上下范围约9cm,周围未见明显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根据上述患者的临床表现及CT所示,可考虑患者所得疾病是()。

A:胫骨骨纤维结构不良 B:胫骨纤维性骨皮质缺损 C:胫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D:胫骨非骨化性纤维瘤 E:胫骨纤维肉瘤 F:胫骨骨肉瘤

患者女,15岁,左小腿疼痛4年余。CT示左胫骨干偏上1/3处皮质下见沿长轴走行的串珠样、膨胀性骨质破坏区,其内密度不均,CT值约84HU,向内推压邻近骨髓腔,边缘见弧形硬化,与正常髓腔分界清晰,邻近皮质受侵并不均匀性变薄,骨皮质尚完整,未见中断,病变上下范围约9cm,周围未见明显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该疾病在CT影像学表现方面包括()。

A:主要包括囊型和硬化型病变 B:囊型主要见于四肢骨 C:囊型表现为囊状透明区,皮质变薄,骨干可有膨胀,内有磨玻璃样钙化 D:囊周围硬化,可因负重而引起病骨变形 E:硬化型多见于颅面骨和颅底骨 F:硬化型非一致性密度增高,在硬化区内有散的颗粒状透亮区

患者女,15岁,左小腿疼痛4年余。CT示左胫骨干偏上1/3处皮质下见沿长轴走行的串珠样、膨胀性骨质破坏区,其内密度不均,CT值约84HU,向内推压邻近骨髓腔,边缘见弧形硬化,与正常髓腔分界清晰,邻近皮质受侵并不均匀性变薄,骨皮质尚完整,未见中断,病变上下范围约9cm,周围未见明显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非骨化性纤维瘤、纤维性骨皮质缺损与上述疾病相鉴别时需要注意()。

A:非骨化性纤维瘤无成骨表现,以8~20岁居多 B:非骨化性纤维瘤多见于胫骨、股骨和腓骨干骺端 C:非骨化性纤维瘤分为皮质型和髓腔型 D: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多见于6~15岁儿童,可自愈 E: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常多发,对称 F: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呈囊状或片状,病变边缘不清,无膨胀性骨壳

有关骨髓腔正确的是()

A:位于骨骺内 B:位于长骨的骨干内 C:成人骨髓腔内含红骨髓 D:小儿骨髓腔内含黄骨髓 E:以上全不对

(8~9题共用题干) 患者,15岁,女性,左大腿中下段疼痛3个月。查体:左大腿中下段皮肤红肿,皮温稍高,局部疼痛,有压痛,血白细胞增高,X线平片示:左股骨中下段骨髓腔内可见不规则斑片状稍高密度影,边缘模糊,邻近骨皮质稍变薄,皮质旁可见少量层状骨膜反应。邻近的软组织轻度肿胀。根据上述病史可考虑的诊断是

A:尤文肉瘤 B:急性骨髓炎 C:骨肉瘤 D: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 E:A或B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