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有其独特的结构及颗粒内容物,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特殊作用。
具有促进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是
A:血小板第3因子 B:微管,微丝和膜下细丝 C:血小板第4因子 D:血小板激活因子 E:血小板促生长因子
患者,男性,58岁,因疲劳,乏力6个月来诊,发现脾肋下2cm,化验Hb 158g/L,WBC 13.8x10
/L, PLT 2150x10
/L,骨髓增生活跃,全片见巨核细胞380个,血小板聚集成堆。
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A: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B: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C: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D: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E:慢性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某女性患者,17岁,拔牙后出血不止,平时月经量多,血小板计数60×10
/L,镜下可见巨大血小板,血小板对玻珠柱黏附率下降,对ADP、肾上腺素、凝血酶和胶原的聚集反应正常而对瑞斯托霉素不发生聚集,诊断为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该患者缺乏哪种血小板膜糖蛋白
A:GPIa B:GPIb C:GPⅡb D:GPⅡa E:GPⅣ
某女性患者,17岁,拔牙后出血不止,平时月经量多,血小板计数60×10
/L,镜下可见巨大血小板,血小板对玻珠柱黏附率下降,对ADP、肾上腺素、凝血酶和胶原的聚集反应正常而对瑞斯托霉素不发生聚集,诊断为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以下检查不符合该诊断的是
A:对ADP、肾上腺素、凝血酶和胶原的聚集反应正常而对瑞斯托霉素不发生聚集 B:ADP、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减低和不聚集 C:ADP诱导的聚集常减低,无二相聚集;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正常 D:血小板凝集和聚集均正常 E:ADP诱导的聚集常减低,无二相聚集,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低下
某男性患者,7岁,自幼皮肤黏膜有出血症状,血小板计数120×10
/L,血涂片可见血小板散在分布,出血时间,ADP、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减低和不聚集,加瑞斯托霉素引起的聚集减低。
该患者不正确的诊断是
A: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B:血友病 C:白血病 D:贮存池病 E:血小板无力症
某男性患者,7岁,自幼皮肤黏膜有出血症状,血小板计数120×10
/L,血涂片可见血小板散在分布,出血时间延长,ADP、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减低和不聚集,加瑞斯托霉素引起的聚集减低。
该患者可能有哪种血小板膜蛋白异常
A:GPIa/GPⅡa B:GPIb/GPⅨ C:GPⅡb/GPⅢa D:GPIc/GPⅡa E:GPⅣ
某男性患者,6岁。自幼皮肤黏膜有出血症状,血小板计数120×10
/L,血涂片可见血小板散在分布,出血时间,ADP、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减低和不聚集,加瑞斯托霉素引起的聚集减低。
该患者正确的诊断是
A: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B:血友病 C:白血病 D:贮存池病 E:血小板无力症
某男性患者,6岁。自幼皮肤黏膜有出血症状,血小板计数120×10
/L,血涂片可见血小板散在分布,出血时间,ADP、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减低和不聚集,加瑞斯托霉素引起的聚集减低。
该患者可能有哪种血小板膜蛋白异常
A:GPⅠa/GPⅡa B:GPⅠb/GPⅨ C:GPⅡb/GPⅢa D:GPⅠc/GPⅡa E:GPⅣ
某女性患者,18岁。拔牙后出血不止,平时月经量多,血小板计数60×10
/L,镜下可见巨大血小板,血小板对玻珠柱黏附率下降,对ADP、肾上腺素、凝血酶和胶原的聚集反应正常而对瑞斯托霉素不发生聚集,诊断为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该患者缺乏哪种血小板膜糖蛋白
A:GPⅠa B:GPⅠb C:GPⅡb D:GPⅡa E:GPⅣ
某女性患者,18岁。拔牙后出血不止,平时月经量多,血小板计数60×10
/L,镜下可见巨大血小板,血小板对玻珠柱黏附率下降,对ADP、肾上腺素、凝血酶和胶原的聚集反应正常而对瑞斯托霉素不发生聚集,诊断为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以下哪项检查符合该诊断
A:对ADP、肾上腺素、凝血酶和胶原的聚集反应正常而对瑞斯托霉素不发生聚集 B:ADP、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减低和不聚集 C:ADP诱导的聚集常减低,无二相聚集;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正常 D:血小板凝集和聚集均正常 E:ADP诱导的聚集常减低,无二相聚集,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