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45岁,患肝硬化6年。4天来畏寒发热,体温38℃左右,全腹痛,腹部明显膨隆,尿量550ml/d

住院期间,查全血细胞减少的主要原因为

A:脾功能亢进,血细胞破坏增加 B:胃肠道淤血致营养吸收障碍 C: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释 D:细菌感染,毒素作用 E:消化道出血及皮肤黏膜出血

患者,男性,66岁,患肝硬化已4年,近日发现牙龈出血,夜间睡眠时流涎呈粉红色,皮肤有许多出血点,且有尿频,尿急,经检查后确认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全血细胞减少,伴泌尿系感染。

全血细胞是指

A:淋巴,嗜酸性粒细胞 B:杆状核及嗜碱性粒细胞 C: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 D:淋巴及单核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

患者,女性,急性起病,呈进行性加重,表现面色苍白,乏力,明显气短,常发热,T39℃,易感冒,可见皮肤出血点。血象检查呈重度全血细胞减少,为重度正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白细胞<2x10/L,骨髓象呈增生重度减低。

该患者应诊断为

A: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B: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C:急性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D: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E:急性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女性,35岁,发热伴牙龈肿胀,出血15天,化验血呈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40%,血清和尿溶菌酶活性增高,诊断急性白血病。

作用于细胞周期中M期的治疗急性白血病药物是

A:博来霉素 B:甲氨蝶呤 C:环磷酰胺 D:长春新碱 E:柔红霉素

某男性患者,46岁,患肝硬化6年。4天来畏寒发热,体温38℃左右,全腹痛,腹部明显膨隆,尿量550m1/d

住院期间,查全血细胞减少的主要原因为

A:脾功能亢进,血细胞破坏增加 B:胃肠道淤血致营养吸收障碍 C: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释 D:细菌感染,毒素作用 E:消化道出血及皮肤黏膜出血

某女,68岁,患肝硬化已5年,近日发现牙龈出血、夜间睡眠时流涎呈粉红色,皮肤有许多出血点,且有尿频、尿急、腰痛就医,经检查后确认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全血细胞减少,伴泌尿系感染。

全血细胞是指

A:淋巴、嗜酸细胞 B: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 C:杆状核及嗜碱细胞 D:单核细胞 E:杆状细胞

某男,38岁。发热1周伴牙龈出血住院。化验:全血细胞减少,骨髓检查证实为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第2天出现肉眼血尿,皮肤大片瘀斑。

临床怀疑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以下检查除哪项外均对DIC有诊断价值

A:出血时间加凝血酶时间 B:凝血酶原时间加纤维蛋白原测定 C:血浆副凝试验加血FDP测定 D: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加血小板计数 E:血涂片找破碎红细胞

某女性患者,急性起病,呈进行性加重,表现面色苍白,乏力,明显气短,常发热,T39℃,易感冒,可见皮肤出血点。血象检查呈重度全血细胞减少,为重度正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白细胞<2乘以十的九次方/L,骨髓象呈增生重度减低。

该患者应诊断为.

A: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B: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C:急性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D: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E:急性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某女性患者,36岁,发热伴牙龈肿胀、出血15天,化验血呈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40%,血清和尿溶菌酶活性增高,诊断急性白血病。

作用于细胞周期中M期的治疗急性白血病药物是

A:博来霉素 B:甲氨蝶呤 C:环磷酰胺 D:长春新碱 E:柔红霉素

某男,46岁,患肝硬化6年。4天来畏寒发热,体温38℃左右,全腹痛,腹部明显膨隆,尿量550ml/d

住院期间,查全血细胞减少的主要原因为

A:脾功能亢进,血细胞破坏增加 B:胃肠道淤血致营养吸收障碍 C: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释 D:细菌感染,毒素作用 E:消化道出血及皮肤黏膜出血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