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细胞表面分子与其功能密切相关,其表面分子包括:CD2,CD3,CD4,CD5,CD7,CD8,TCR以及一些协同信号分子等
T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的信号传递是通过
A:CD3 B:CD4 C:CD5 D:CD7 E:CD8
患者女,15岁,因“体检发现甲状腺肿大1周”来诊。无自觉症状。查体:甲状腺肿大,没有超过胸锁乳突肌,质软,光滑,无触痛。实验室检查:T
90 mmol/L(正常值65~169 mmol/L),T
1.9 mmol/L(正常值1.1~3.1mmol/L),TSH 3.0 mU/L(正常值0.6~4.0 mU/L)。
甲状腺放射活性碘摄取及T
抑制试验结果可能是
A:3 h
I 摄取率20%,24 h
I 摄取率45%,T
给药可抑制 B:3 h
I摄取率20%,24 h
I 摄取率45%,T
给药不可抑制 C:3 h
I摄取率39%,24 h
I 摄取率92%,T
给药可抑制 D:3 h
I摄取率39%,24 h
I 摄取率92%,T
给药不可抑制 E:3 h
I摄取率42%,24 h
I 摄取率76%,T
给药不可抑制
患者男,21岁,因“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心悸,气促,怕热,多汗,食多,便次多,手颤9年”来诊。在县级医院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给予抗甲状腺药物(ATD)他巴唑(30 mg/d)及中药治疗1年多,甲状腺未见缩小,当地检测血T
,T
,促甲状腺激素(TSH)多次高于正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缓解不明显。现因“ATD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来我院要求给予
I 治疗。
行诊断性试验的药物是(提示 考虑到患者病史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较轻,虽甲状腺激素水平长期增高,但TSH 始终正常或持续明显增高,故疑有垂体选择性甲状腺激素抵抗(PRTH)可能。)
A:L-T
B:溴隐亭 C:优甲乐 D:地塞米松 E:生长抑素 F:基因治疗
患者男,21岁,因“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心悸,气促,怕热,多汗,食多,便次多,手颤9年”来诊。在县级医院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给予抗甲状腺药物(ATD)他巴唑(30 mg/d)及中药治疗1年多,甲状腺未见缩小,当地检测血T
,T
,促甲状腺激素(TSH)多次高于正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缓解不明显。现因“ATD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来我院要求给予
I 治疗。
应进一步进行的实验室检查是(提示:给予L-T
25 μg,3次/d x1周,进行治疗性诊断试验。)
A:TT
B:TT
C:FT
D:FT
E:TSH F:吸碘率
患者男,21岁,因“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心悸,气促,怕热,多汗,食多,便次多,手颤9年”来诊。在县级医院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给予抗甲状腺药物(ATD)他巴唑(30 mg/d)及中药治疗1年多,甲状腺未见缩小,当地检测血T
,T
,促甲状腺激素(TSH)多次高于正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缓解不明显。现因“ATD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来我院要求给予
I 治疗。
应予以的治疗是(提示 1 周后检测:TT
5.9 nmol/L,TT
11.18 nmol/L,FT
16.1 pmol/L,FT
20 pmol/L,TSH 2.1 mU/L,TT
,FT
和TSH均降至正常范围,TT
,FT
较高。停用L-T
后2周又出现T
,T
和TSH水平增高。患者血FT
,FT
及TSH增高,甲状腺弥漫性肿大,甲状腺功能亢进较轻,无突眼及胫前黏液水肿,TPOAb,TSAb及吸
I率均正常。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治疗无效,溴隐停治疗后血TSH及T
,T
均恢复正常。与PRTH临床表现,相关检测及治疗结果相符。临床最后诊断为PRTH。)
A:
I治疗 B:普萘洛尔(10 mg,3次/d) C:L-T
D:优甲乐 E:溴隐停(2.5 mg,2次/d) F:地塞米松
占某,68岁,胸痛、出冷汗,面色苍白,口唇发绀,HR120次/分,BP68/50mmHg,1h内无尿,ECG示V[aaff18a5-4432-441c-a55c-426f96aa44fb.jpeg" />、V[461f21d1-2d12-431d-afb8-d98fa9c4ac0e.jpeg" />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T波倒置,血中CTnT浓度为1ng/ml。
以下PVWP值中,哪一项提示中度肺淤血
A:16~18mmHg B:21~25mmHg C:18~20mmHg D:25~30mmHg E:16~20mmHg
某男性患者,21岁,1周前开始出现高热,持续不退,伴有食欲不振,大便干燥,轻度腹胀。查体:T39.2℃,P80次/分,肝肋下2cm,脾肋下1cm,血管规示WBC2.4×10
/L,中性粒细胞43%,淋巴细胞57%,肥达反应:"O"1:160,"H"1:320,诊断为伤寒。
病人入院15天,体温开始下降,食欲较前明显改变,无腹胀等不适。查体:T38.4℃,P84次/分。对于此时的病人来讲,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给予少渣、少纤维素的饮食 B:由软饭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C: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半流质饮食 D:避免过饱 E:避免进食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
图10-21所示电路的电容电压uC(t)=(12e-2t+6e-3t)V,则电感电压uL(t)等于()V。 
A:32e-2t+21e-3t) B:8e-2t+9e-3t) C:-32e-2t-21e-3t) D:-8e-2t-9e-3t)
t(8;21)形成的融合基因是 ()
A:PBX-E2A融合基因 B:PML-RARa融合基因 C:AML1-MTG8融合基因 D:BCR/ABL融合基因 E:DEK-CAN融合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