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35岁,出现水肿,乏力,血压增高,尿量减少,肉眼血尿。尿干化学检查示:红细胞200/μl,蛋白质2.0 g/L,白细胞 100/μl。显微镜尿有形成分检查结果见图2和图3。

此患者尿红细胞形态最可能为
A:影红细胞为主 B:大红细胞为主 C:小红细胞为主 D:正常红细胞为主 E:非均一性红细胞为主
患者贫血临床表现,肝,脾肿大,血红蛋白74g/L,网织红细胞15%,白细胞,血小板正常,骨髓红细胞系统增生明显活跃,Coombs试验阴性;Ham试验阴性,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正常;自溶试验增强,加葡萄糖不纠正,加ATP纠正,诊断为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该例中网织红细胞15%,可除外哪种贫血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C: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D:G-6-PD缺乏症 E: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男,50岁,间断性腹泻20余年,加重3个月,大便每日4~5次,不成形,近日纳差,体重明显减轻,化验便潜血阳性,便内有脓细胞,红细胞,血Hb100g/L
以下哪项提示为器质性病,但不包括
A:病史长达20年 B:体重下降 C:轻度贫血 D:便潜血阳性 E:便内有脓细胞
引起仪器法网织红细胞计数结果偏低的影响因素是
A:巨大血小板 B:血小板聚集 C:样本储存在室温过久 D:红细胞内有寄生虫 E:红细胞包涵体
我国南方某地,春季黄牛放牧后出现高热,体温升高到40~42℃,呈稽留热型,迅速消瘦、贫血、黏膜苍白和黄染。最明显的症状是出现血红蛋白尿,尿的颜色由淡红色变为棕红色乃至黑红色。采血液涂片,染色镜检,发现红细胞内有以尖端相连成锐角成双的梨子形虫体,长度大于红细胞半径。
这种寄生虫病的传播媒介是
A:软蜱 B:陆地螺 C:淡水螺 D:硬蜱 E:钉螺
我国南方某地,春季黄牛放牧后出现高热,体温升高到40~42℃,呈稽留热型,迅速消瘦、贫血、黏膜苍白和黄染。最明显的症状是出现血红蛋白尿,尿的颜色由淡红色变为棕红色乃至黑红色。采血液涂片,染色镜检,发现红细胞内有以尖端相连成锐角成双的梨子形虫体,长度大于红细胞半径。
这种寄生虫病应采取的治疗药物是
A:左旋咪唑 B:三氮脒 C:伊维菌素 D:丙硫咪唑 E:吡喹酮
引起仪器法网织红细胞计数结果偏低的影响因素是()
A:巨大血小板 B:血小板聚集 C:样本储存在室温过久 D:红细胞内有寄生虫 E:红细胞包涵体
引起仪器法网织红细胞计数结果偏低的影响因素是
A:巨大血小板 B:血小板聚集 C:样本储存在室温过久 D:红细胞内有寄生虫 E:红细胞包涵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