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急性起病,呈进行性加重,表现面色苍白,乏力,明显气短,常发热,T39℃,易感冒,可见皮肤出血点。血象检查呈重度全血细胞减少,为重度正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白细胞<2x10
/L,骨髓象呈增生重度减低。
该患者应诊断为
A: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B: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C:急性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D: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E:急性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对于一个全血细胞减少的病人,以下哪项有助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
A:骨髓增生减低,骨髓中巨核细胞减少 B:肝、脾及淋巴结肿大 C: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减低 D:外周血出现有核红细胞 E:酸溶血试验阳性
某女性患者,39岁,患再生障碍性贫血18年,头晕乏力加重2月再次入院。有反复输血史。闭经两年。查体:皮肤色素沉着,呈古铜色,心脏扩大、心律齐无杂音。肝大肋下3cm、质硬,脾肋下1cm。血清铁42μg/L、血清铁蛋白1240μg/L。白球蛋白比例1:1。血糖16mmol/L。Hb35g/L、WBC2.0×10
/L、PLT23×10
/L。
除再生障碍性贫血外,还应诊断的是
A:原发性血色病 B:继发性血色病 C:贫血性心脏病 D:糖尿病 E:肝硬化
某女性患者,38岁。患再生障碍性贫血18年,头晕乏力加重2月再次入院。有反复输血史。闭经两年。查体:皮肤色素沉着,呈古铜色,心脏扩大、心律齐无杂音。肝大肋下3cm、质硬,脾肋下1cm,血清铁42μg/L、血清铁蛋白1240μg/L。白球蛋白比例1:1。血糖16mmol/L。Hb 35glL、WBC 2.0×10
/L、PLT、23×10
/L。
除再生障碍性贫血外,还应诊断的是
A:原发性血色病 B:继发性血色病 C:贫血性心脏病 D:糖尿病 E:肝硬化
患者全血细胞减少,疑急性白血病或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对白血病诊断最有意义的是
A:某系原始+早幼(幼稚)细胞≥30% B:红细胞系及巨核细胞系受抑制 C:骨髓增生低下 D:骨髓细胞以成熟淋巴细胞、浆细胞增生为主 E:骨髓中非造血细胞增多
某女性患者,25岁。搬新居半年余,近期出现头昏、乏力、心悸、气短。体检:T36.6℃,P118次/分,贫血貌,四肢皮肤可见散在瘀点、瘀斑;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RBC2.1×10[~9.gif" />/L,Hb64gL,WBC3.2×10[~9.gif" />/L,N35%,L62%,M3%,PLT44×10[~9.gif" />/L。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是
A:全血细胞减少 B:网织红细胞减少低于1% C: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 D:骨髓有核细胞增生重度减低 E:一般有肝脾大 F:能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他疾病 G: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某女性患者,23岁。以头昏乏力、月经量增多半年入院。平时无挑食现象。曾因腹泻服用过"氯霉素"。体检:贫血貌,四肢皮肤可见散在瘀点、瘀斑,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RBC2.2×10
/L,Hb68g/L,WBC3.5×10
/L,N37%,L60%,M3%,PLT46×10
/L。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是
A:全血细胞减少 B:网织红细胞减少低于1% C: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 D:骨髓有核细胞增生重度减低 E:一般无肝脾肿大 F:能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他疾病 G: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对于一个全血细胞减少的病人,下列哪项有助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
A:骨髓增生减低,骨髓中巨核细胞减少 B:肝、脾及淋巴结肿大 C: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减低 D:外周血出现有核红细胞 E:酸溶血试验阳性
对于一个全血细胞减少的病人,下列哪项有助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 )
A:骨髓增生减低,骨髓中巨核细胞减少 B:肝、脾及淋巴结肿大 C: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减低 D:外周血出现有核红细胞 E:酸溶血试验阳性
男性,20岁,因全血细胞减少3个月,骨髓检查增生低下入院,诊断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下列发病机制中最不可能的是()
A:造血干细胞内在缺陷 B:异常免疫反应损伤造血干细胞 C:遗传倾向 D:骨髓供血障碍 E:骨髓基质细胞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