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28岁,已婚,平时月经规则,现停经50天,有早孕反应,尿HCG(+),无阑尾炎病史,近3天来突感右下腹痛,伴发热,体温38~38.7℃,查体时发现腹肌紧张,右下腹压痛明显。
如果经过一系列检查,高度怀疑为早期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下列哪项处理最恰当
A:抗感染治疗同时,积极行剖腹探查,以防炎症扩散,避免病情迅速发展 B:积极行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无剖腹探查必要,以防引起流产 C:先行抗生素保守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行剖腹探查 D:先保守治疗,如无效,怀疑阑尾炎穿孔后,方考虑手术 E:先行人工流产,后行阑尾切除
女,15岁,腹部被其弟踢伤后出现血尿,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先天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右肾巨大积水。体查:右腰腹肿块,有波动感,轻压痛。肾图示右肾呈梗阻曲线,功能重度受损,左肾正常。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的病因应除外 ( )
A:肾下极异位血管血管压迫 B:输尿管肾盂高位连接 C:输尿管管腔狭窄 D:巨输尿管症 E:纤维束状带压迫
女,15岁,腹部被其弟踢伤后出现血尿,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先天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右肾巨大积水。体查:右腰腹肿块,有波动感,轻压痛。肾图示右肾呈梗阻曲线,功能重度受损,左肾正常。
对先天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最具确诊意义的检查是 ( )
A:同位素肾图 B:肾动脉造影 C:IVP或逆行造影 D:CT E:经皮肾穿刺造影
患者,男,65岁,1个月前因急性脑血管意外--脑梗死入院。经积极抢救,目前生命体征平稳,但仍然处于昏迷状态。近日骶尾部皮肤呈紫红色,并有小水疱。
若骶尾部的小水疱融合成大水疱,护士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用无菌敷料包扎,防止水疱破裂 B:以无菌操作方法抽出水疱内液体后,用无菌敷料包扎 C:用乙醇按摩水疱局部,使其吸收 D:剪掉水疱表皮后,涂以消毒液,用无菌敷料包扎 E:减少局部摩擦,防止破裂,让其自然吸收
患者,男性,70岁,脑血管意外,经抢救治疗,生命体征平稳,但处于昏迷状态。患者骶尾部皮肤2cmx3cm大小呈紫红色,有小水泡。
骶尾部的小水泡融合成大水泡,护士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保持局部皮肤湿润,防止水泡破裂 B: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水泡内液体 C:用酒精勤按摩局部水泡周围,使其吸收 D:剪破水泡表皮涂消毒液,用无菌敷料包扎 E:减少局部摩擦,防止破裂,让其自然吸收
患者女性,35岁。右下腹痛,有腹膜刺激征象,发热,体温39.5℃,入院确诊为穿孔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上腹痛转移至右下腹痛过程需时
A:1~2小时 B:2~4小时 C:4~6小时 D:6~8小时 E:8~10小时
某男性患者,35岁。与朋友聚餐后突发上腹部剧烈疼痛,后转为右下腹并伴有固定压痛点,临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准备手术治疗。
急性阑尾炎腹痛起始于脐周或上腹的机制是
A:胃肠功能紊乱 B:内脏神经反射 C:躯体神经反射 D:阑尾位置不定 E:阑尾管壁痉挛
某男性患者,31岁,高处坠落造成腰椎骨折致截瘫1年。因长期卧床发生骶尾部及大腿褥疮。查体:精神较差,消瘦,贫血貌。骶尾部溃疡创面呈椭圆形,面积9cm×6cm大小,溃烂状,基底为肉芽创面,渗出物较多,骶骨部分骨质外露,创周皮肤发暗变硬。左大腿股骨大转子处有一3cm×3cm溃疡创面,肉芽组织水肿老化,渗出物不多。
采用臀大肌肌皮瓣转移修复骶尾部创面时,有利的条件是
A:臀大肌肌皮瓣组织量丰厚,血供好,抗感染力强 B:臀大肌肌皮瓣的血供来源主要于臀下动脉浅支 C:臀大肌受臀下神经支配 D:臀上动脉的体表投影在髂后上棘与股骨大转子尖端的连线 E:髂后上棘与股骨大转子尖端的连线中下1/3交界处为臀上动脉出梨状肌上孔处,可作为肌皮瓣旋转轴点 F:肌皮瓣供区必须行游离植皮覆盖
某男,31岁,高处坠落造成腰椎骨折致截瘫1年。因长期卧床发生骶尾部及大腿褥疮。查体:精神较差,消瘦,贫血貌。骶尾部溃疡创面呈椭圆形,面积9cm×6cm大小,溃烂状,基底为肉芽创面,渗出物较多,骶骨部分骨质外露,创周皮肤发暗变硬。左大腿股骨大转子处有一3cm×3cm溃疡创面,肉芽组织水肿老化,渗出物不多。
采用臀大肌肌皮瓣转移修复骶尾部创面时,有利的条件是
A:臀大肌肌皮瓣组织量丰厚,血供好,抗感染力强 B:臀大肌肌皮瓣的血供来源主要于臀下动脉浅支 C:臀大肌受臀下神经支配 D:臀上动脉的体表投影在髂后上棘与股骨大转子尖端的连线 E:髂后上棘与股骨大转子尖端的连线中下1/3交界处为臀上动脉出梨状肌上孔处,可作为肌皮瓣旋转轴点 F:肌皮瓣供区必须行游离植皮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