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常用筛选试验是 ( )
A:APTT测定 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C:凝血时间测定 D:凝血酶原消耗试验 E:复钙时间测定
患者女,27岁,妊娠30周,胎动消失1周,听诊无胎心。入院后渐出现皮肤粘膜出血,血压下降,无尿。查体:血红蛋白88g/L,WBC6x10
/L,血小板21x10
/L,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碎片。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0.5g/L,3P试验(+++)。
哪种检查可提示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A:血小板21x10
/ B: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碎片 C: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D:纤维蛋白原0.5g/L E:3P试验(+++)
某男,35岁。发热、鼻出血、皮肤瘀点1周住院。化验:Hh 82g/L.WBC 2.6×10
/L,血小板4l×10
/L,骨髓涂片增生明显活跃,原粒细胞0.16(16%),早幼粒细胞占0.70(70%)。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第一疗程化疗结束后第3天,病人尿少,血压11.4/6.7 kPa(86/50 mmHg)。抽血时血液在针筒内凝血,查凝血时间2分钟,纤维蛋白原9 g/L,凝血酶原时间10秒(正常对照13秒)。
通过以上述治疗,患者血压上升到 13.3/9.3 kPa(100/70 mmHg),尿量增加,但出现血尿,球结膜出血及皮肤大片瘀斑。化验:凝血时间16 min,凝血酶原时间19秒(正常对照13秒),纤维蛋白原1.5 g/L,鱼精蛋白锌副凝试验(+),优球蛋白溶解试验>120 min。此时以下哪项处理不妥
A:输新鲜血 B:继续肌素抗凝治疗 C:继续抗感染治疗 D:给予抗纤溶药物 E:输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原复合物
承担并参加Ⅰ期临床的生物等效性试验。
对于生物等效性试验设计,正确的是
A:对于两个制剂,通常采用双周期两制剂试验设计 B:对于3个制剂,宜采用3制剂、3周期的二重3×3拉丁方试验设计 C:洗净期应不少于药物的3~5个半衰期,通常为1周或2周 D:一个完整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应包括吸收相、分布相和消除相,总采样点不少干10个点 E:取样一般持续到3~5个半衰期或血药浓度为Cmax的1/10~1/20
某男性患者,36岁,原发性肺癌2年出现肝转移,静脉置管处出现渗血不止,查PT,APTT,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均正常,血常规正常。
怀疑获得性Ⅻ因子缺乏需要进一步筛选的试验是
A: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B: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检测 C:凝块稳定性试验 D:血浆因子Ⅻ亚基抗原测定 E:Ⅷ因子促凝活性测定
某男性患者,35岁。原发性肺癌2年出现肝转移,静脉置管处出现渗血不止。查PT,APTT,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均正常,血常规正常。
怀疑获得性XIII因子缺乏需要进一步筛选的试验是
A: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B: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检测 C:凝块稳定性试验 D:血浆因子XIII亚基抗原测定 E:Ⅷ因子促凝活性测定
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常用筛选试验是( )
A:凝血时间测定 B:APTT测定 C: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D:凝血酶原消耗试验 E:复钙时间测定
男性,12岁。自幼有出血倾向。查患者凝血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凝血酶原消耗时间缩短。为确定诊断,应做的检查是()
A: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及纠正试验 B:凝血酶原时间纠正试验 C:纤维蛋白原定量 D:甲苯胺蓝纠正试验 E:阿司匹林耐量试验
男性,12岁。自幼有出血倾向。查患者凝血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凝血酶原消耗时间缩短。为确定诊断,应做的检查是()
A: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及纠正试验 B:凝血酶原时间纠正试验 C:纤维蛋白原定量 D:甲苯胺蓝纠正试验 E:阿司匹林耐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