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体系统激活是由某种启动因素的作用,使补体各固有成分按一定顺序,以连锁反应的方式依次活化而产生生物效应的过程。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包括经典途径(CP),旁路(替代)途径(AP)和凝集素激活途径(MBL)。
以下没有参与补体激活旁路途径的成分是
A:C1,C2,C4 B:C3,C5,C6 C:B因子 D:P因子 E:C7~C9
补体系统激活是由某种启动因素的作用,使补体各固有成分按一定顺序,以连锁反应的方式依次活化而产生生物效应的过程。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包括经典途径(CP),旁路(替代)途径(AP)和凝集素激活途径(MBL)。
参与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的共同成分是
A:C3,C5~C9 B:C1,C2,C4 C:B因子和D因子 D:C4,C6,C7 E:C1,C2,C8
患者女,27岁,妊娠30周,胎动消失1周,听诊无胎心。入院后渐出现皮肤粘膜出血,血压下降,无尿。查体:血红蛋白88g/L,WBC6x10
/L,血小板21x10
/L,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碎片。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0.5g/L,3P试验(+++)。
哪种检查可提示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A:血小板21x10
/ B: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碎片 C: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D:纤维蛋白原0.5g/L E:3P试验(+++)
改变血栓纤维蛋白构型,易与纤溶酶原结合,激活纤溶酶原的药物是
A:链激酶 B:尿激酶 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D:肝素 E:华法林
纤维蛋白原(Clauss法)的检测原理是以凝血酶作用于待测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使其转变为纤维蛋白,血浆凝固。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凝固时间呈负相关,检测结果与参比血浆制成的标准曲线对比可得出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纤维蛋白原成人参考值是
A:2~4mg/dl B:2~4g/L C:200~400g/dl D:200~400g/L E:2~4mg/L
纤维蛋白溶解的两个阶段是
A:纤溶酶原的激活与形成凝血酶 B:纤溶酶原的激活与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降解 C:形成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降解 D:形成凝血酶和纤维蛋白 E:形成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
纤溶激活物的作用是()
A: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B:使纤维蛋白变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C:使纤溶酶原变为纤溶酶 D: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 E:使纤溶酶原变为纤维蛋白纤溶酶原(PLG)是由肝脏合成,当血液凝固时,PLG大量吸附在纤维蛋白网上,在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或u-PA的作用下,被激活为纤溶酶,促使纤维蛋白溶解。
纤维蛋白溶解的两个阶段是()
A:纤溶酶原的激活与形成凝血酶 B:纤溶蛋白的激活与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降解 C:形成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降解 D:形成凝血酶和纤维蛋白 E:形成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