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病的特点为 ( )

A:以成熟淋巴细胞增生为主 B:常伴坏死和纤维化 C:可见典型的 RS细胞 D:预后较差 E:可伴有组织细胞增生

诊断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时,其骨髓中淋巴细胞数应 ( )

A:大于40%,以幼稚淋巴细胞为主 B:大于30%,以幼稚淋巴细胞为主 C:大于40%,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 D:大于50%,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 E:大于50%,以幼稚淋巴细胞为主

某男,55岁,有时感乏力,疲倦未引起注意,渐出现食欲减退,消瘦,低热,盗汗及贫血,颈部,锁骨上,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质中等可移动,CT扫描肺门淋巴结肿大,WBC12x10/L,淋巴细胞占60%以上,以小淋巴细胞增生为主,Hb100g/L,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淋巴细胞50%,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免疫分型淋巴细胞具有单克隆性。

该患者应诊断为

A:病毒感染 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淋巴瘤细胞白血病 D:幼淋巴细胞白血病 E:伴循环绒毛淋巴细胞的脾淋巴瘤

患者男,45岁。无明显诱因左上腹间断性疼痛15天,加重6天。患者病来偶有乏力,查体:T36.6℃,P80次/分,R16次/分,BP120/80mmHg。神清语明,全身皮肤未见出血点及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腹未闻及异常。腹部平软,脾肋下约11.0cm,压痛(+),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4.96x10/L,淋巴细胞68.24%,血红蛋白132.0g/L,血小板59x10/L;彩超:脾脏增大,肋下长约11cm;LDH193U/L,Crea68μmol/L,BUN6.03mmol/L;免疫分型:CD19B淋巴细胞占:75.73%,考虑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此患者的骨髓象回报: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无核细胞:有核细胞=1000:164,其中粒系占19.20%,红系占17.20%,粒:红=1.12:1。粒系增生减低。红系增生活跃,形态大致正常。淋巴系异常增生共占61.2%,以成熟小淋巴细胞为主,可见少量大淋巴细胞,幼淋巴细胞占4.00%。环片一周见巨核细胞164个,视片三张未见产板巨核细胞,血小板少见。结合病史,血象,骨髓象,考虑CLL。此诊断的依据包括

A:外周血中持续性单克隆性淋巴细胞大于5x10 B:骨髓中小淋巴细胞≥40% C:有特征性的染色体t(11;14) D:CD43,CD5,CD19,CD23 E:小鼠玫瑰花结试验阴性 F:血象中淋巴细胞形态正常

某男,55岁,有时感乏力、疲倦未引起注意,渐出现食欲减退、消瘦、低热、盗汗及贫血,颈部、锁骨上、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质中等可移动,CT扫描肺门淋巴结肿大,WBC12乘以十的九次方/L,淋巴细胞占60%以上,以小淋巴细胞增生为主,Hb100g/L,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淋巴细胞50%,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免疫分型淋巴细胞具有单克隆性。

该患者应诊断为

A:病毒感染 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淋巴瘤细胞白血病 D:幼淋巴细胞白血病 E:伴循环绒毛淋巴细胞的脾淋巴瘤

符合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病的特点为( )

A:以成熟淋巴细胞增生为主 B:常伴坏死和纤维化 C:R-S细胞多不典型 D:预后较差 E:可伴有组织细胞增生

诊断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时,其骨髓中淋巴细胞数应( )

A:大于40%,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 B:大于40%,以幼稚淋巴细胞为主 C:大于30%,以幼稚淋巴细胞为主 D:大于50%,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 E:大于50%,以幼稚淋巴细胞为主

患者男,53岁,因“疲乏、消瘦、低热、盗汗2个月来诊”。患者1年前查体发现白细胞增高,未就诊。此次发病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胀、腹泻。查体:体温37.5℃,脉搏80次/分,心率80次/分,皮肤略苍白,无黄染及出血点,颈部、腋下可触及数个(2~3cm)×(3~5cm)淋巴结,质韧,活动,无触痛。咽无充血,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音。胸骨无压痛,腹平软,肝肋下未及,脾肋下3cm,腹部未扪及包块。血常规:血红蛋白100g/L,红细胞3.92×1012/L,白细胞35×109/L,血小板210×109/L。分类:淋巴细胞0.69,以小淋巴细胞为主,核染色质凝聚,未见核仁,可见少许幼稚淋巴细胞。 提示患者骨髓检查:增生明显活跃,以成熟小淋巴细胞为主,形态同外周血所见,幼稚淋巴细胞0.10;免疫表型:表达CD5、CD23、CD38、ZAP70,SmIg、CD22弱阳性,不表达FMC7、CD10、CD20、CD25。患者可能的诊断是()

A:脾边缘区淋巴瘤(MZL) B:幼淋巴细胞白血病(PLL) C: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D:套细胞淋巴瘤(MCL) E:毛细胞白血病(HCL) F:滤泡淋巴瘤(FL)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